webnovel

第四十三章 龙之逆鳞 逆这苍天

顺义城这边李一飞在为离开做着最后的的准备,而在千里之外的李自成,今日刚刚完成了七路反民大结盟。

  要说李自成此人素来也算是颇有谋略。他在得知建奴已经退出关外的消息后,便立刻看清了眼前的形势。他深知只有七路反民联合在一起,方才能和朝廷的兵马相抗衡。否则大家继续各自为证,很快便会被朝廷的人马逐个击破进而全部覆灭。有了这一想法,李自成便立刻付诸行动,他先是用了五天时间,说服了王家胤、王子顺、高迎祥、王左挂、张献忠等人。

  随后李自成用了三天时间整合了人马,与六月十五日这天率领这人抵达了太原城。

  夜晚,刚刚结束了与何良玉会谈的李自成,独自一人来到了太原城头。

  今晚风很大漆黑的夜空中没有一丝光亮,破败的城楼上星星点点的亮着几只火把。李自成站在城墙的角落里,眺望着家的方向。

  呼呼的狂风吹的他衣角猎猎作响。

  这样夜!这样的风!让李自成不自觉的,又想起了心里的那位姑娘。他凝望着远方,眼泪慢慢的从他那略显有些萧索的脸颊上滑落,然后被风吹的老远,旋即消失在了苍茫的夜色里。

  记忆里的她总是那么爱笑,每次她笑起来的时候,左边的嘴角上都有一只浅浅的梨涡。她总是对一切都那么好奇!总是会缠着他问东问西,而李自成每次都会很有耐心的一一解答。

  呜……呜……风继续吹着!

  李自成的思绪随风飘飞了老远,一直飘到了十年前。

  那一年只有八岁的李自成,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被迫进了寺院当起了和尚。所幸李自成运气不错,寺院里的主持看中了他,让李自成跟着自己身边学习佛法。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就是五年的时候。过去的五年里,少年人不知愁滋味。所以李自成不但对佛法颇为精通,更是练就一身了好武艺。

  但好景不长,很快李自成便收到了家母病故的消息。悲痛万分之下,李自成决定回去送母亲最后一程。也正是这看起不起眼的决定,改变个李自成的人生轨迹。

  回到家中后,李自成这才发现家中穷的是一贫如洗,就连给母亲办理丧事的钱财都没有。

  无奈之下,李自成只得问亲戚邻里借钱。很可惜,这时年仅十三岁的李自成,更本没人愿意借钱给他。

  第一次尝到人情冷暖的李自成,并没有因此便草草办理母亲的丧事,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卖身给陈家,换取银钱安葬母亲。

  替母亲办理了后事,李自成便来到了陈家。由于此时的李自成年纪尚幼,所以陈家老爷便随便给他安排了一个洒扫家丁的职务。但很快陈老爷便发现,李自成不但能识文断字,而且还有着一身极为精湛的武艺。所以便将他调去保护陈家小姐——陈圆圆。

  在担任了保护陈大小姐的差事之后,李自成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和练习武艺。加之他本就天资不凡根骨奇佳,所以只用了三年时间,年仅十六岁的李自成便已迈入了一流高手的行列,更是在陕西陕北闯下了偌大的名头。

  十六岁的少年英俊潇洒,兼有一身盖世武功。十五岁的少女如春花初放般娇艳,更兼琴棋书画样样精绝!加之两人又是朝夕相伴,所以李自成和陈圆圆两人之间,早已是情意绵绵。而陈家老爷对待两人的感情,也是许诺只要陈圆圆年满十七岁,便立刻给两人举办婚礼。

  但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陈圆圆十六岁那年,陈家突遭大变。

  陈家老爷因遭贪官陷害,不但陈老爷本人身死,就连陈家的财产也尽数被那贪官夺了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的李自成带着陈圆圆正在银川驿游玩。

  陈家突遭大难,陈圆圆有家也不敢回。李自成只得带着陈圆圆在银川安定下来。为了能够养活陈圆圆,李自成在银川找了驿站驿卒的差事。

  虽然李自成当驿卒每月饷银有限,但他有陈圆圆的陪伴,加之两人之间感情深厚。所以两人的生活虽然过的清贫,但也算得上有情饮水饱。

  如此时间又过去两年,一直到了天启七年年底。李自成终于攒够了娶媳妇的钱,他打算过完年便将陈圆圆迎娶过门。两人做一对名正言顺的夫妻,在生个一儿半女,他这辈子大抵也就圆满了。

  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由于陈圆圆实在是长的太美,银川本地早就有许多富户和官吏觊觎她的美色。而在这些人当中,要数银川驿的驿承甄德秀为最。

  甄德秀此人不但年近花甲,家中更是已有十三房娇妻美妾。可他向来嗜色如命,在得知了陈圆圆的艳名之后,便有了将她据为己有的想法。怎奈李自成武艺卓绝,在这银川驿更是有着镇山虎的威名。寻常青皮混混,即便是拿着武器,也是几十人难近其身。所以甄德秀虽然觊觎陈圆圆的美色,却也找不到一丝一毫的机会。

  可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更何况李自成呢!终于甄德秀找到了机会,他趁着李自成外出办差,找了一帮青皮混混,用强将陈圆圆绑了回来。不过好在李自成回来的及时,半路上朝将陈圆圆救了下来。但李自成当时为了救人,加之陈圆圆乃是他的逆鳞!一怒之下,便将前来绑人的青皮混混们全都杀了。有了人命在身,李自成哪里还敢在银川驿待下去,只得带着陈圆圆出逃。

  这次李自成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甄德秀为了得到陈圆圆不择手段。他不但派人前去绑架陈圆圆,更是利用职务之便,通知沿路的各城的官府对李自成实施抓捕。

  本就不算富裕的李自成,加之又被各大官服通缉不敢出去做事,所以很快他便花光了那一点微薄的积蓄。但屋漏偏逢连夜雨,本就娇弱的陈圆圆,因多日连番的奔波染了风寒就此一病不起。

  为了给陈圆圆治病,李自成只得冒着被抓的风险出去做事赚钱。如此一来,甄德秀很快便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在发现李自成的踪迹之后,甄德秀没有选择立刻动手。而是趁李自成不在家中,他将陈圆圆给绑了回去。等到李自成回答家中发现陈圆圆不见了,他第一时间便想到了甄德秀。可他终究还是去晚了…

  轰隆……!

  天空中忽然惊响的炸雷,将李自成的思绪拉了回来。他用力的握紧了拳头,整个人如同一头洪荒猛兽那般。

  眼泪再次从他的脸颊飘飞!

  啊……!他仰天嘶吼着,一拳将面前的城朵打的凹陷了一个大坑!

  呜呜——的狂风继续吹着!夜空中偶尔闪过的雷电照亮了李自成的脸颊,他深深的吸了口气然后缓缓吐出,语气冰冷而又决绝说到:“圆圆!我说过的!为了你即便是逆了这苍天又有何妨!”

  另外一边!

  洪承畴自接任陕西三边总督之后,便立刻率领着第一批七万勤王的人马赶赴陕西。同时他还派出人马带着圣旨,前去召集其余几路进京勤王的兵马。待得六月十五日这天他到达大同府的时候,他手下的平乱大军,已经达到了二十七万人马。

  夜晚大同府的府衙后堂内里,正有两人的在商谈着事情。这两人正是刚刚接任陕西三边总督的洪承畴,以及临危受命接任副总督一职的杨鹤。

  今晚洪承畴找来杨鹤,其实只是为了向他询问一下平乱之事。但却不知该如何开口,毕竟让他向一个晚辈问计策,作为在官场上打滚的几十年的老人,他是羞于开口说的。

  一旁的杨鹤见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终于忍不住开口问到:“不知洪大人这么晚,唤下官前来可是为了那平定乱民之事?”

  洪承畴闻言看了一眼心道:“杨鹤此人年纪虽然不大,但这察言观色的本领倒是不差。”不过他却不动声色的笑着说道:“杨大人,其实本官心中对这平乱一事已是思忖再三,不过却是始终拿不定不主意,所以这才差人前去请杨大人过来,便是想听听杨大人有什么高见。”

  杨鹤闻言心中莞尔,不过表面上却没有什么表情。他知道洪承畴这么说,只是不想在自己面前丢脸而已。于是他开口说道:“不瞒洪大人下官心中确实有些拙见,但却不知当不当讲。”

  洪承畴拱手朝着京城所方向拜了拜说到:“皇上既任命杨大人为副总督,那便是看中杨大人的才学,是对杨大人你信任有加的!所以杨大人你有何想法,但请直言便是。”

  “那下官便直言了!”杨鹤站起身来对他行了一礼,然后说到:“来大同府的路上,下官便以派出各路人马打探各路反民的动向。就目前我们得到的情报来看,七路反民现在汇集城了两股,一股由李自成牵头联合的陕西陕北的六路反民,另外一股则是自夺去太原城之后便一直按兵不动的何良玉。”

  一旁的洪承畴听他这么一说,当即便有些慌了神,他立刻追问到:“那李自成是何许人也?怎么有如此能耐?那他现在手下有多少人马?”

  杨鹤听他一连问了三个问题,但问的三个没有一个问到点子上去的,不经心头有些不耐,但却又不能表现出来,只得耐着性子解释到:“洪大人!其实这李自成虽然有着三十多万的人马,但却不过都是一群拿着铁锹锄头的饥民,所以眼下倒是不足为惧。反倒是那太原城何良玉手下的人马,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此人手下马不但装备精良,而且七万人马皆是骑兵!单从她第一战便夺下太原城来看,此人所图甚大!”

  洪承畴听得他这翻分析虽然觉得颇有道理,但他可是不敢忘记,离京前天启皇帝对他的嘱托,要他先消灭陕西作乱的平民,回过头来再对付太原的何良玉。于是他笑着说到:“杨大人所言极是,但老夫以为朝廷兵法久疏战争,可以先拿李自成的人马练练手,然后再去对付那太原城的何良玉。不知杨大人人以为呢?”

  杨鹤闻言皱了皱眉头,但却没有出言反驳,毕竟洪承畴所说的确实也是事实,于是他点了点头说到:“那便依照洪大人所言行事,但下官却有一个建议希望洪大人可以采纳。”

  “哦?是何建议?杨大人不妨说来听听。”此刻心里毫无对策的洪承畴,正巴不得他将心里的计策全部说出来呢!

  “下官以为那些反民不过都是些可怜的百姓,若不是被逼的走投无路,断然不会举兵反了朝廷的。所以下官以为不易杀戮过甚,可采用安抚政策对反民进行劝降。想来那些反民在陛下隆恩的感召下,定会放主动下手中的武器,做回那安分守己的良民。”

  不得不说杨鹤是一位爱护百姓的好官,但他的这条建议对于平乱来说,确实毫无用处。他根本没看清这些乱民作乱的根本症结在哪里,那些乱民又岂是他三言两语便能够安抚的了的?解决不了粮食和土地问题,即使乱民们一时虚与委蛇装降了朝廷。一但朝廷的兵马撤离,吃不上饭的饥民,还是会再度起来作乱。

  洪承畴在听了杨鹤的话之后,不经多看了他一眼,他深深的明白,能将百姓生死放在心头的官员,在大明实在是太少了!于是他爽快的说道:“那便依杨大人所言去办。”

  杨鹤闻言心头一喜,赶忙向他作了一揖开口说道:“那下官便替这些百姓谢过洪总督了!”

  洪承畴见状捋了捋胡须,单手将他托起来,微笑着说到:“杨大人心系天下百姓,若朝堂上下人人皆能如此,何愁我大明不能中兴啊!”说罢他深深的叹了口气。

  两人这边定计之后,连夜便派出人马,带着印有两人印章书信,前去劝降身在太原城的李自成和何良玉。

  但让洪承畴和杨鹤没想到的是,他们写的劝降书信还在路上的时候。得到了何良玉承诺的李自成,已经摔领着三十五万人马朝着河南府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