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二十一章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今天的顺义城冷的出奇,满天的阴雨夹杂着细碎的冰霰纷纷扬扬,猛的一阵冷风刮过,扬起无数的冰霰,散落在四周的琉璃瓦上,然后弹跳着落向街道。原本极为热闹的街道,此刻冷冷清清,偶尔经过的百姓,也将自己身上的冬衣捂得紧紧的,瑟缩着身子匆匆而行。

  知府衙门后堂里,李一飞正在帮沈慕远处理着公务。眼下元宵节刚过,他积累了许多公务。所以便请李一飞过来给他帮忙。

  铛铛铛!房门被人敲响。

  “请进。”

  刚一走进来,沈慕远便看见房间里的窗户是开着的,他转头看向李一飞:“丛羽今日天气这般寒冷,你怎么还开着个窗户?”

  李一飞抬起头见来人是他,放下手中的工作,摇着轮椅来到窗户边将窗户关上,然后笑着解释,自己自幼便是如此,每每在屋内看书写文都要开着窗户,这样才觉得神清气爽思路清晰。

  “哦?那冬日里丛羽便是要比常人多烧些木炭了。”沈慕远笑着打趣。

  “倒是让沈兄你见笑了。对了沈兄,不如今日中午小弟做东,你我二人寻一家酒楼,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打边炉,再饮上二两好酒,不知沈兄意下如何?”

  沈慕远眉毛一扬击掌叫好,他平日里最爱吃的便是那打边炉,加之今天的天气如此的寒冷,能吃上一顿打边炉确实美妙难言。于是他提议让衙差去买了拿回来,这样两人就不用亲自去了。

  细细一想,李一飞也觉得他这个提议不错,两人便开始讨论吃什么锅底更好,哪种食材的打边炉口感更佳。沈慕远觉得熊掌、鹿肉、野鸡、狍子都不错,肉质鲜美、汤鲜增味,若是在弄上些许素菜涮上一涮,真是给个神仙他都不干。

  听他说的这些,李一飞笑着摇头,觉得他说的这些都是大荤,太过油腻。然后告诉他自己知道一种极难得的美味。

  他的话立刻勾起了沈慕远的兴趣,沈慕远觉得自己在浙江富庶之地为官多年,这天下什么他没吃过。能让他觉得是美味的食材真是少之又少。

  见他来了兴致,李一飞反倒吊起了胃口,只说倒也不是什么难得的食材,但却当得珍馐美味这个称号。

  正听到关键处,见他竟卖起了关子,沈慕远连忙催促他快说。

  看他那副心急火燎的模样,李一飞不在掉他胃口,笑着问:“却不知沈兄可曾听说过,徽州的滁县?”

  沈慕远想了想,然后不确定的问:“丛羽说的莫不是,欧阳修文章里所写的滁县?”

  “沈兄博学!正是那《醉翁亭记》里的滁县!这滁县有座仙山,相传这仙山上有着一眼仙泉,这仙泉每逢饥荒之时,泉眼里的泉水则会变成白米流淌出来,因此而得名白米山。而这白米山上的仙泉,平常年月里,则会向着山下流淌,在山下汇聚成了一汪水泽之地,久而久之就成了姑山湖。这姑山湖里的水因是仙家之水,所以这湖里鱼虾之肥美,堪称人间一绝!”

  听着他这那又是典故又是神话的说辞,沈慕远一时间不经有些心驰神往,心中暗想:“这滁县还真是块风水宝地,不仅山美水美,出了我朝太祖这般千古一帝。更是那扼守长江天谴的要冲之地,古来王朝得中原者,欲南下取那天下粮仓——江南,需先拿下滁县才行。”

  两人正说话间,一小吏神色慌张的从外面跑了进来,然后告诉沈慕远,城外忽然来了一批流民,让他赶紧过去看看。

  “这些流民聚集在哪个城门?一共有多少人?”沈慕远赶忙追问。

  “启禀大人!至少有五千之众,这些流民都聚集在南城门,想来是从南方逃难而来的。”

  一旁的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明白了这批流民来自何处。然后沈慕远吩咐那小吏,让他快去召集人手,看守住那批流民,千万不能生出事端,他稍后就到。

  那小吏应了一声,转身就往门外跑去。

  安排完事情,沈慕远转头看向李一飞:“丛羽,这就是你之前和我说过的兵源了吧?”

  李一飞点头:“正是前几日和沈兄说的三晋兵源。”说到这他神色一凝:“所以沈兄,事不宜迟,你我二人兵分两路行动,你调集城中的兵马前去维护秩序,我这就去车马行调集人手运粮,先让这些流民吃上一顿饱饭,他们才会相信我们的诚意。”

  “正当如此!那便依你的计划行事。”

  两人计定之后便各自分头行动。

  很快李一飞来到了车马行,找到今日在此当差的谭护院,让他立刻调集车马,运送两百石粮食去往南城门。然后他又来到为自家种地的唐家庄,召集了三百名会做饭的妇人,让她们带上锅碗瓢盆,由唐家庄的保甲带着去往南城门。

  做完这两件事情,李一飞还不能停歇,他必须现在就为这些流民们找一个安身之所。由于此前他不确定,钟元白这个计策到底能不能行的通,所以他只令人在自家的山林附近,搭建了一千间简单的窝棚。却不曾想钟元白的计策竟会如此成功,单是第一批逃难来的流民,就有五千之多。那后面陆陆续续到来的流民到底会有多少?十万?二十万?甚至是三晋地区所有的难民?想到这他有些不敢往下想了。

  一刻钟后,李一飞在自家的商铺中找到了沈幼仪,两人见面之后李一飞直接说明来意。两人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将这五千人分别安置,这其中懂得木工、泥瓦工明日开始安排去建造流民住所,不懂得这些技术的流民,则负责伐木和搬运建筑所的材料,老弱妇孺负责做饭洗菜等一系列杂事。

  而李家则按天给他们发放口粮和薪酬。当然这些都不是白拿的,在得到这些之前,流民们必须签订一份契约,如果以后不愿加入李家组织的乡勇队伍,李家付出的这些,他们在未来的三年内必须还清。如果参加到李家的乡勇中,这些则不必偿还,另外每个月还会得到粮食和饷银。

  两人商议完毕之后,沈幼仪前去组织各大商铺的账房先生和文书,李一飞则立刻动身前往南城门。

  等李一飞到南城门的时候,之前他召集的那些的人手和第一批粮食也已经到了这里。

  刚从马车上下来,李一飞抬眼就看见不远处,沈慕远正在忙着安抚流民。然后在一看旁边,只见还有不少百姓站在那里围观。

  看见这一幕,李一飞不经暗道,这么冷的天还下着冰霰,都浇不灭围观群众的热情。

  穿过围观的人群,李一飞来到沈慕远旁边,他刚想开口说话,便看见不远处的地上摆放着许多尸体。他大概的数了一下,最少有五十具尸体。然后再看看守在尸体旁的人们,各个浑身湿透、枯瘦如柴、双眼无神,他们看着躺在地上的亲人,竟然没有一个哭出声的。李一飞知道,他们不是不难过,而是因为他们太饿了!饿到已经没有力气发出哭声了。最后他抬头望了一眼远处被隔离开的流民队伍,其状之惨不忍直视。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闭上了眼睛,心里说不清是个什么滋味。

  片刻后李一飞睁开眼睛,他握了握拳头,心中有些自责,先前他还与沈慕远大谈特谈中午吃些什么!可眼前这群人呢?他们又犯了什么错?不过现在却没有时间给他难过,他收拾了一下心情,转头看向沈慕远,沉着声音:“沈兄派些人帮他们安葬一下家人吧。”

  这时旁边看热闹的人群里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不就是几个流民吗!还派人安葬!切!随便挖个坑埋了就是。”

  李一飞闻言豁的转过头来,眼神冷冷的盯着那人,仿佛一头择人而噬的猛虎那般,语气冰冷的质问:“几个人?如果他们都是你的家人呢?你还会觉得,他们只是几个吗?你还会觉得,随便挖个坑埋了就可以吗?”

  那人见李一飞一副吃人的表情,又见他能与知府老爷说话,心知他不好惹,当即被吓的缩回头去不敢再多言。

  哎!沈慕远叹息一声,拍了拍李一飞的肩膀,然后吩咐旁边的小吏,去安排人手将这些尸体下葬。

  那小吏闻言应了一声领命而去。

  小吏走后沈慕远再次拍了拍李一飞的肩膀:“丛羽,为兄知你心善,不过眼下却不是难过的时候,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安置好这些流民。”

  李一飞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然后将之前和沈幼仪商定好的对策,完完整整的给他讲了一遍。

  听完他的计划,沈慕远思考了一下,觉得计划很详实没有疏漏之处,然后便派人到流民队伍里宣讲。

  这时城门左边的空地上,李一飞组织来的农妇们已经做好了第一批饭菜。饭菜的香气随风飘的老远,一直飘到流民那边,顿时在流民聚集的地方引起了骚动。

  流民的骚动立刻引起了沈慕远的注意,他立刻派出兵丁们前去维护秩序,然后推着李一飞前去组织发放食物。

  两人来到饭棚旁边,沈慕远望了一眼正在排队的流民们,心中颇为担忧。这第一批就来了五千多人,这后面的只怕还会更多,若是一个处理不当,就会害死这些百姓。想到这他转头看向李一飞:“丛羽可有法子安置眼前这些流民?”

  李一飞低头沉思着如何安置流民,他的手指还不停的敲击着轮椅的扶手,思考了片刻,然后给了他三条建议。第一,调集士卒行军用的营帐过来,给百姓们先解决住的问题。第二,赶紧派人在城内募捐,让家家户户都捐些旧衣服,实在不行就买。第三,加派人手在城内开展流民安置地的建造。

  听完他的三个建议,沈慕远无奈的叹了口气:“哎……看来暂时也只能如此了。”

  两人这边聊着天,那边的沈幼仪也带着人来到了现场。沈幼仪看见两人只是点头示意了一下,并没有朝这边走过来,而是就地开始分配手下们干活。在她的调配下,一群李府的家丁从后面的马车上抬下一张张桌椅板凳,将它们在饭棚的旁边摆好。桌子摆好过后,几十个账房文书各自落座,准备开始自己的工作。等到账房文书们准备完毕,又有许多李府的家丁去往流民当中,给他们宣讲着李府的一些规定。直到忙完这一切,沈幼仪才往两人这边走了过来。

  她来到两人面站定,然后直接问:“往后的这段时间,这里每日都要驻守着人马在此,你们两谁来坐镇?”

  “我来吧!我将办公点搬到这里来。”沈慕远直接应呈了下来。

  “那我便去组织流民们开展建房的工作吧。”

  “那便如此定下了,我还有事要忙,就不再此多留了。”

  望着风风火火来,又匆匆忙忙走的沈幼仪,两人只得无奈的笑着摇头,没办法这么大的家业都系在她和李一鸣身上,她的事情确实是太多了些,所以两人也都可以理解。

  送走沈幼仪两人正欲去帮忙发放食物,却见不远处的官道上来了一队骑兵,走在最前面那人正是蓝止玉,

  这段时间蓝止玉为了能够留在顺义,在京城四处奔走疏通关系,直到昨天日方才领了准许她在巴蜀练兵、在顺义筹集军饷的圣旨,今日她便立刻赶回了顺义。

  蓝止玉打马来到两人面前,翻身下马,她和李一飞打了个招呼,随后李一飞给她和沈慕远介绍了一下,两人各自见礼算是相互认识了。

  见礼之后,蓝止玉吩咐身后的苗家汉子们先回驻扎地,然后这才问起眼前这幅景象是什么情况。李一飞给她简单的说了一下。说完这些李一飞又问她,京城的事情进展的如何。

  蓝止玉得意一笑看着他:“二公子,幸不辱使命,现在我可以名正言顺的留在顺义了。”

  李一飞满意的点点头,蓝止玉的留下,可谓是他们对抗后金计划里,最重要的一环。

人生如一场修行

  得意时

  天子呼来不上船,一夜看尽长安花。

  失意时

  潦倒新停浊酒杯,拔剑四顾心茫然。

  但人生路途漫漫不能从头再来。

  得意时当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失意时当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creators' thou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