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三十九章 纷乱的时局(上)

虽然三部联军撤出了关内,但大明的局势并没有因此安定下来。

  六月七日,努尔哈赤率领三部联军安全撤出关内。同时来自京城的圣旨也送到了袁崇焕的手中。天启皇帝命令他立刻回京述职。

  随着这道圣旨的下达,所有人都意识到皇帝要开始问责了。而袁崇焕就是皇帝开的第一刀,但此时天启皇帝想的并不只是问责这么简单,他要借此机会将东林党连根拔起。

  六月十一日,随着蓟州知府田正道弹劾江凌恒的奏折被送到皇宫。这场自明朝建国以来,波及最广的政治风暴随之展开。加之魏忠贤为了推卸责任,将兵败的原因说成是,蓟州守备江凌恒畏战不敢出城,致使五城联军失去后援最终兵败。天启皇帝一怒之下,当日便下令,革职查办江辰溪,江凌恒本人待一切查清之后再做处置。

  次日袁崇焕回到京城,也被下令革职查办。随后天启皇帝以黄立极和王在晋两人献策误国为由,下令将两人批捕、并且单独关押。到得此时,朝堂诸公这才看出,天启皇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标是东林党。

  夜晚,这几日心情不佳的天启皇帝再次来到了御书房。虽然这两天,他下旨查办了几位重臣。但实际上对于如何铲除东林党,他并没有什么好的计策。他决定问问王成恩这个心思玲珑的小太监。

  刚刚坐到龙椅上,天启皇帝开口便问:“王成恩,这两日朕的动作你也都看到了。但朕却不知该如何对那东林党下手。”

  一旁的王成恩一听这话,脑门上立刻冒出了一层冷汗。他知道天启皇帝接下来一定会和自己问计。

  果然一切如他所料,下一刻便听见皇帝开口问:“王成恩,你可有什么妙计说来给朕听听。”

  王成恩吓得立刻跪倒在地,连忙爬到天启皇帝面前,颤声道:“启…启禀皇爷,臣……臣以为,皇爷可先从黄立极和阳在晋这两人入手。然后在顺藤摸瓜,将东林党人连根拔起。”

  听完他的计策,天启皇帝满意的点点头:“起来说话吧。还有你觉得此事派谁去办比较合适?”

  “谢皇爷!饶臣不死!”王臣恩磕头谢恩,然后站起身来:“启禀皇爷,臣以为此事可派御史杨维垣去办。此人颇有才能且为官廉洁,只需让他连同几名一直遭到东林党排挤的官员,先收罗证据,然后在上书弹劾黄立极和王在晋两人。再从这两人嘴巴里撬出关于更多东林党的秘密,竟而将东林党一系官员一网打尽。”说罢他退到一旁,等待着天启皇帝做决定。

  “此事便依你的意思去办吧。”天启皇帝摆了摆手,示意王成恩可以退下了。

  随后在天启皇帝的严厉督责下,对东林党的大清洗正式拉开序幕。

  由于启用的都是一些办事能力极强的官员,所以清洗行动很快便见到成效。

  六月十三日,御史杨维垣上书弹劾黄立极和王在晋两人,天启皇帝下旨免去两人的职务。

  十五日!滁县贡生钱太喜上书罗列了黄立极、王在晋两人的十大罪状,随后天启皇帝下旨,令东厂暂时将两人押解京师北城的客栈,在那里对两人进行审问。天启皇帝之所以不将两人压入天牢,是怕东林党官员手伸的太长,为了消灭罪证杀人灭口。

  当日夜晚,北城的一家小客栈里。刚刚被东厂幡子们押解至此的黄立极和王在晋两人,正坐在一张破旧的方桌前相对狂饮。

  又是一碗酒下肚,两人长吁短叹相顾无语。倒了此时两人哪里还会不明白。天启皇帝之所以现在不杀自己,也不把自己投入天牢,无非就是想从自己口中得到更多东林党官员的罪证。而那些东林党的官员们,势必会为了堵住自己的嘴,千方百计的杀了自己。

  自知已是必死之局的两人,就这样只是饮酒也不说话,一直对饮到深夜,酩酊大醉的两人这才准备散去。

  可就在这时客栈的另外一间客房里,若有若无的传来一阵悲凉的歌声:“想当初、势倾朝、谁人不敬,九卿称晚辈,宰相谒私衙。如今势去时哀也,零落如飘草,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

  没听见这首小曲之前,两人或许多多少少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但在这样的夜,窗外小雨凄凄,两人又落魄到如此境地!这首小曲无异成了阎王的催命鬼,两人万念俱灰之下,写了一封悔过书,祈求天启皇帝放过他们的家人,随后两人便服毒自尽。

  第二天一早午门一开,这份记录了所有参与了贪墨赈济钱粮、走私盐铁、贩卖人口的官员名单,便被呈给了天启皇帝。随后天启皇帝便下令,将名单上的五十八名官员全部缉拿下狱。

  但事情到这里远没有结束,拔出萝卜带出泥,随着这些官员的落网,那些躲在幕后的官员也被一一揪出。直到这场清洗结束,最终被牵扯其中的大小官员共计一千多人。

  另外一边。

  六月虽是夏季,但时下的北方地区却不是太过炎热。轻柔的微风送来十里花香,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悠悠的白云,偶尔还有几只晚归的鸟儿,自低空飞掠而过,飞向自己的巢穴。

  官道上一大队人马前行着。队伍最后的马车里,李一飞看着顺义传来的信件,眉头不由得皱在了一起。

  五月陕西的王家胤举兵造反,随后白水的王子顺、安塞的高迎祥、清涧的王左挂等人纷纷举兵造反。

  六月,农民起义大军已成野火燎原之势,由陕西开始向外疯狂蔓延。京师被围困的恶果开始显现。失去了京城的管控,地方上的衙门很快就陷入了瘫痪状态。没有人能调动兵力前去围剿或是安抚这些造反的饥民。接下来以陕西和太原为中心,农民起义的大军,犹如蝗虫过境一般,迅速将周边更多的府城卷入其中。随后何良玉攻下太原城举兵造反!紧随其后李自成在榆中发动兵变,张献中在米脂起义!

  六月中旬,各路起义大军已达九路,而在这九路起义大军当中,则要以何良玉的人马最为剽悍,她手下的七万骑兵不但各个装备精良、接受过正规化的战阵训练,而且他们着装统一,七万人马清一色的黑衣黑甲,号称自己是黑甲军。

  六月中下旬,远在京城的天启皇帝收到各方传来的消息,随后任命洪承畴为陕西三边总督,统领各路勤王兵马负责剿匪平乱。

  许久之后李一飞看完信件,他将信件收好,掀开车帘看向窗外,只见目力所及处尽是一片残破与凄凉,天边的残阳鲜红如血,落日的余晖倾洒在焦黑的废墟上,无数的百姓残肢断臂,其状惨不能言。

  收回目光,他叹了口气心中忍不住在想,如今这边关地区,被三部联军蹂躏的惨不忍睹,两百多万流民嗷嗷待哺,天启皇帝忙着清洗东林党无暇北顾,中原地区又添新乱。这天下怕是要换人来坐了!

  一旁侧卧在锦榻上的岳夕颜,见他愁眉不展的模样,心知书信中定然写的不是好事,便坐起身来抬头轻轻的给他按摩着肩膀。

  感受到她的动作,李一飞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不必如此。然后转头看着她:“娘子我决定了,回到顺义便南下去巴蜀。如今时间紧迫,我们没有时间再浪费了。你是随我一起去,还是留在顺义?”

  “夕颜当然跟着相公了!相公去哪我便去哪!”岳夕颜想也没想的便脱口而出。

  李一飞微微颔首,他没有将自己为什么突然要去巴蜀告诉岳夕颜。经此一战,他总结出了许多问题。不论拥兵只求自保还是未来对抗后金。顺义城都不适合作为根基来发展,顺义城距离边关实在是太近了。他知道后金这次入关掳走了几十万人口,回去之后实力必然会有质的飞跃。最迟两年,定然会再次入关南下。到得那时顺义还能不能守得住都成问题。就更不用说当做根基来发展了。所以他必须未雨绸缪。只是该如何去规划未来,一切还得回去之后再做定论。

  车队的最前面,熊常平环抱着蓝止玉坐在车厢外。两人眺望着远方的顺义城,此刻的天空中火云万顷,天空下日光倾城。

  望着眼前的美景,蓝止玉闭上了眼睛美美的吸了口气,然后问:“三哥,我们回到巴蜀就成亲好不好?”

  “那是当然!”熊常平用手故意揉乱她的头发。

  可蓝止玉却丝毫不生气,她从三哥的怀抱里坐起身子,转过身满脸认真的看着他:“三哥,虽然巴蜀这几年没有打仗,但奢崇明一直都在积蓄力量,巴蜀之地随时都可能再起刀兵,远比边关要危险。玉儿不想骗你,三哥你可要考虑清楚了再做决定。”

  “玉儿!”三哥牵起她的手:“可如果与每天挂念你相比,这些又能算得了什么?”

  “三…三哥…玉儿今生能遇见你。是玉儿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气。”蓝止玉将身体依偎进他的怀里。

  “玉儿,我虽读书不多,但巴蜀之乱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过去九年,如果朝廷能平定巴蜀早就平定了。所以朝廷是指望不上的,唯有你自己练兵一道可以走。”他顿了顿:“如今这天下的局势你也看见了。北有建奴虎视眈眈,边关地区几百万流民无人问津。中原地区又是各路农民军揭竿而起。巴蜀乱局九年未定。如此乱世,唯有拥兵自重方能活的更久。”

  蓝止玉点点头和他说起自己的练兵计划。两人聊着聊着,一轮明月悄悄升上了天空。

  夜晚的紫金城如同往常一样,繁华而又沉寂。

  这几日心情不佳的天启皇帝,带着王成恩登上了眺望搂。

  望着皇宫外璀璨的灯火,天启皇帝凭身第一次觉得,自己就像是被人饲养在黄金笼里的金丝雀。对外面的天地一无所知,登基这些年便连京城都不曾出过。过去都是朝堂诸公告诉他这天下是什么颜色,那这天下便是什么颜色。可从这次建奴围城来看,他知道!过去那些歌舞升平,繁华盛世的美梦。不过是满朝文武为他构建的梦幻王国。如今梦破了,他也该醒醒了,睁开眼睛看看这天下到底是什么颜色。

  想到这他转头看向一旁的王成恩:“你觉得魏忠贤此人如何?”

  王成恩心头了然,他知道现在的皇帝对满朝文武都失去了信任。问魏忠贤人怎么样,是打算重用魏忠贤,通过他抓住最上层的权柄。小事交给文武百官去处理。想到这王成恩开口道:“启禀皇爷,魏忠贤此人可用,但却不能重用。”

  他这话是权衡利弊之后方才说出的。他明白如今的朝廷已经烂到了根子里,根本不是重用谁就能改变局面的。就算不用魏忠贤,还有张忠贤、王忠贤。与其如此还不如用知根知底的魏忠贤。

  天启皇帝斟酌了片刻又问:“王成恩你实话告诉朕,那些惨遭建奴荼毒的城府,到底有多少流民,是不是和奏折里说的一样,只有十几万流民?”

  这话一出,吓的王成恩一个激灵,他知道如果自己说出实情,这朝堂上必然又是一场腥风血雨。如今不是和那些官员计较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派一位能臣干吏前去安抚百姓。一念至此他赶忙道:“启禀皇爷,如今边关的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皇爷向来最是心善,该当先去救济百姓。那些官员也都是出于好意,并非是刻意隐瞒实情不报。”

  “既然如此,那你替朕选几位信得过的官员。选好之后草拟一封报表,送到御书房即可。”他摆摆手:“不用跟着朕了,朕有些累了,想一个人静静。你也早点休息。”

  “是皇爷!”王成恩行了一礼,抬头望着皇帝离开的方向,那是去往皇后寝宫的方向。他无奈的摇头叹气:“或许有皇后陪着皇爷说说话,皇爷的心里能好受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