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十四章 镇江新城

  天启元年四月六日,苏翎率黑甲骑兵营剩余的两千多人终于抵达镇江堡的边界,站在驿道旁的小山坡上,几乎不用抬头,便能遥遥望见镇江堡堡墙上飘扬的旌旗。

  此时,自辽阳迁移的百姓们,已经在镇江堡前的空地上聚集着,看样子也是才到不久,一些人已经在临时搭起的棚子里住下,而更多的人,一家人那女老少仍在缓慢地向前移动着。苏翎望见人群之中,有成队的士兵、民夫正在搭建更多的棚屋,显然是赵毅成所为。苏翎估算了一下,按这个速度,全部迁移的百姓到齐,还得要数日。如何安置这些百姓,还得需要大量的人手方可。

  想到这里,苏翎带着护卫们驰下小山,打马向镇江堡奔去。

  两千多黑甲骑兵跟着苏翎,小心翼翼地在人流中行进,尽管百姓们已经让出了宽敞的驿道,但如此众多的人数,其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鸡鸭家禽,以及百姓们自备骡马,仍然让大军行动不得不缓步进行。何况,众多的孩童可不知战事带来的流离失所,依旧三五成群,在路上奔来跑去。

  在人群中,苏翎才发现有几处搭建的棚屋很大,里面堆积着不少粮食,稍远处还有数处,显然是一些军需甲杖。一些民夫正不断地将骡马、大车上的货物卸下,然后有人给其发了一根竹筹,显然是用以计数。这定是祝浩想的办法,辽阳城内的百姓,大多自家都有骡马或者大车,那些商贾更不用说都或多或少的拥有属于自己的驮队。能住进辽阳城的,就算是贫户,也要比散居在城外村屯里的农家要强上许多。

  苏翎估计祝浩一定召集到不少帮助携带粮草、军需的人,再说,凭着这根竹筹,想必便能换到相应的待遇,比如说一定的粮食。这些百姓一路东来,有亲戚可投奔的,自然会自行离去,而无处容身的,则等待着那些军伍之人安排。至少现在看来,那些已经搭建好和正在搭建的简易棚子,算是一种有所依靠的表示。

  苏翎与赵毅成等人以往也曾预想过这种迁移百姓的处置方法,但毕竟只是预设,并未有细密的条款用以准备。这一仗打下来,总体目标是达到了,但仍然有许多变数。比如袁应泰一事,还有这迁移百姓到底有多少人口,而安抚这些百姓又得筹集具体多少粮食等等。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