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地四十五章 商贸统筹

  粮食,始终是辽东的一大要害。

  不论是大明朝的辽东都司,还是崛起于群山之中的努尔哈赤,年年因此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只不过大明朝是以南补北,为此曾留下一路疤痕;而努尔哈赤,选择的是最简单的方法---“抢”。

  战争是解决所有问题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每年开春,努尔哈赤便开始四处掳掠,这个时候,正是春粮正缺的季节,抢回来的粮食不仅能填补空缺,那些被抢回来的人、畜,还是扩大农耕的劳力基础。再有便是秋收之时,那可是比耕种一年要简单得多。大明朝与后金努尔哈赤最初的纠纷,也便是相互指责对方越境耕种土地,进而演变成相互劫杀对方耕田的百姓。当然这最后,还是努尔哈赤占了便宜。

  人家努尔哈赤抢了的都归了自家人,整个后金的土地、财产,都是属于努尔哈赤及其儿子、亲戚们。而大明朝戍守边墙的官兵,除了命是自己的,可什么都捞不到,还得为此遭受惩罚。这攻守之势,便呈一边倒的趋势,当然此时这风向可又转了回去。

  不过,此时苏翎意外获得这数万的人口之后,按理说实力大增,若是都按千山堡那般模处置下来,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人口、土地,还有兵马、钱粮,再就是那些工匠们,这些足以使苏翎带着众位兄弟们,屹立在辽东鸭绿江畔。不仅大明朝此时无力左右苏翎,就连一江之隔的朝鲜,也无法阻止苏翎的步步紧逼。

  可惜,人是要吃饭的。没有填饱一家人肚子之前,说什么都是泡影。此时苏翎即便再能编织出一幅美好画卷,也不可能将这数万人口都收归自己的辖下。

  粮食的来源,屈指可数。一是千山堡辖内自己所囤积的粮食;二是往朝鲜境内寻去;这第三,也是最有希望的,便是大明朝给予的全力支持。真要算下来,从杨镐兵败开始,再到袁应泰,大明朝发往辽东的兵马总计也有二、三十万,既然能够供应这些人马的粮草,眼下苏翎不过是要一些补充,想必难度还是最小的。

  但镇江堡离山海关一千多里,且陆路已经不敢保证畅通,而海路还得等朝廷调集到山东,才能接济到旅顺。这一来一往,没有数月也是办不到的。归根结底,还得自己想法子解决这头几个月的粮食问题。

  苏翎一时没有回答冯伯灵的反问,只顾在自己脑子里盘算着,往日的一些想法模糊地浮现,可如何将这些结合在一起,解决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呢?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