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三十九章,传响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沈元想了一晚上,也没有对将来有一个合适的安排,只是感觉前路到处都是阴霾,或许自己会像王莽一样被后人所铭记,又或许自己会在将来某个时刻被弃世在东京城。

  大清早的还没睡醒就被沈建勋和沈莹等人拉着上了马车向泸州赶去,十几年的等待终于有了意义,沈建勋高兴地像个二百斤的孩子,沈莹也有些期待,小海和珠儿知道他们有娘了也很快乐,沈元为了让这些人快乐也只好快乐起来,叽叽喳喳的带着漫长的车队向着泸州进发。

  与此同时,王元和连夜赶到了利州治所此时正在和富弼说话,富弼看着不卸甲不弃刀的王元和,审视着手里的弩机和图纸。

  “王兄,此事我会向官家上书的,这是我的书信,你且带好,还有,你拿我的令箭去昭武军再领一个营上路,你且放心,沈元的事我必会护他周全,这等麒麟儿来日必是大宋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折损不得!”

  富弼虽然也想跟着王元和一起上京,可是如果他动了,立马就是党争,当年欧阳修的朋党论真是害人不浅,时至今日,庆历旧人仍是动弹不得。

  王元和得了富弼的保证也不多说,骑上马就朝远方走去。

  富弼在大堂里矗立良久,感慨地说道。

  “范公啊,吾辈不孤啊,你可是有了一个好门人啊,为了大宋的将来,我富彦国哪怕是死也要护住沈元,为新政保留一丝薪火,以待将来。”

  邓州,一个鬓发花白的中年人看着手里的信件,欣慰的说道。

  “王元和啊王元和,没想到当年门人里最为油滑的弟子却有如此际遇,老夫年过不惑却得此佳徒孙,上天待我不薄啊,只是我那守愚徒孙却太过稚嫩了,还需人扶持,老夫倒不得啊。”

  这中年人正是范仲淹,庆历四年新政失败之后,先被贬陕西延边四路边帅,随后庆历六年又被贬邓州知州,若不是他本来已是心死,不然天下虽大谁能贬他范相公?

  即使赵祯面对这位也要恭敬几分,如果不是为了避免大规模党争和对新政失败的绝望,范仲淹怎会自甘贬谪,从陕西四路一路向南,直至贬谪途中劳累而死。

  此时,范仲淹像是重新燃起来了斗志一般,虽然不至于立马掀起下一次新政的浪潮,可也要回到京中,只要这样才能保住新政的土壤,保住新政的未来,让王元和,沈元这种幼苗能在他的庇护下逐渐成长。

  王元和与范仲淹的书信来往已是有大半年了,范仲淹本以为只是王元和对弟子的推崇,可是后来听到沈元对灾民的处置,对昭化的规划,已是极为满意,此次的弩机便是导火索,有这样得年轻人在,何事不成,他要保的不仅仅是沈元,而是所有对变革有着想法的青年官员。

  随即,一颗重磅炸弹想着开封城的政治中心飞去,范相公的陈情表来了,他范仲淹没有败,他还要回东京去,要护住新政的未来。

  东京城中,天章阁,赵祯和贾朝昌等人看着皇城司的书信,表情各异。

  “陛下,岂不闻和氏璧之旧事乎?”

  “国之大器,不可轻传,沈元此人,此生不得出东京城。”

  只有底下的谏官的在为了自己背后的大佬说着想法,几位大佬却不见动静,这房间里能称得上大佬的只有参知政事晏殊,同平章事贾朝昌,三司负责人包拯,知谏院欧阳修,枢密使陈执中,各人心思不一。

  晏殊和欧阳修作为新政支持者对于沈元极为推崇,陈执中是明显的反对派,包拯则没有派别,贾朝昌作为实际上的宰相是两面派,他只想要权力,就算要改革也要自己来改革,他年纪大了,根本熬不过范仲淹。

  赵祯看着缄默的各位大佬也是头疼,虽然为了平衡不得不引入贾朝昌和陈执中,可是这两位明显不像范仲淹一样有担当,心思极为复杂,便看向了包拯,希望他能出来辩解,作为皇帝他也不能一言堂。

  “不知敢问各位是弩机是国之重器还是沈元是国之重器,我想问的是和氏璧到底是沈元还是沈元献上的物件。”

  包拯这话一出,瞬间周围安静了下来,谁都知道沈元更重要,可是谁都不能说沈元更重要,只有包拯敢说。

  沈元固然是天纵之资,可是沈元是新政派的后辈,若是提拔沈元,难免范仲淹有朝一日会回到朝堂之上,谁也不想自己头上悬着一把剑,大家当官有几个是为了公义,大多都是为了权力,若是范仲淹回来,怕是以权谋私的好日子便一去不复返了。

  贾朝昌也知道此事复杂,只能和稀泥,他的想法是先拖下去,以沈元的身份将来必然会来开封科考,若是能收入门下,自己支持他又如何,哪怕他做成功了,以后史书上也会有自己识人的美名。

  “官家,不如此事先搁置,不奖不罚,只是蜀中的设计院必须要有人去看顾着,而且将作监的人也该换换了,这等工匠竟然被排挤到凤翔府种田,可见必然有人失职。”贾朝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周围的人虽然想反驳可是也不好拂贾朝昌的面子,而且这么处置也是当下最好的办法了,反对派不可能直接提出将沈元监禁,必然新政派的势力还在朝堂上,新政派也不可能直接提拔沈元做官,未去东华门走一遭,靠官家赏赐的同进士根本不可能在官场上走太远。

  最后只能是将作监的人背了锅,一天之间十几名官员远窜边疆,这在仁宗一朝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在沈元向泸州进发的过程中,昭化县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八月十日晚上,设计院外,数十名黑衣人慢慢接近着。

  打更的王老三来不及告警就被人用刀划破了喉咙,周围一片安静,根本没有人发现,沈元为了设计院的保密将地址选在了城外江心的岛上,可此时倒成了最大的问题,有人围攻根本没人能出去报信。

  领头的黑衣人刚准备跨进大门,就被一阵疾射夺了性命,后面的人却不知畏惧,疯狂的向院内涌去,眼看着是朝祁老汉三人居住的别院去的。

  何道士和铁匠两人趴在屋顶,他们早就预料到近日必然会有这么一遭。

  “hmp,老道十几年未曾杀人,是不是蜀中这些牛鬼蛇神就不知道青城鬼道的恐怖了,不光是私通蛮族,如今更是在我眼皮底下要灭口。”

  何道士咬着牙骂道,前些日子被家老责罚本就不爽数十道门子弟要牺牲,没想到今日这些杂碎蹬鼻子上脸了,当着他的面还要作死。

  随即吹了一声哨子,院子里便涌出无数道门打扮的人来,何道士也飞身从屋顶落下来,开始了杀戮,根本不留活口,就是冲着命门去的。

  他已是恨极了,他失职被家老罚也就算了,这些杂碎还来雪上加霜,这是要蜀中道门死啊,既然你们要我死,我要你们都活不得。

  一炷香过去,有十个人被带了过来,其他人早已经死的透透的了。

  “谁派你们来的?”

  “狗杂种,朝廷的走狗,你死了这条心……”黑衣人大声地叫骂着,只是还没骂完就被何道士一刀枭首。

  “谁派你们来的?”

  “狗……”又是一刀过去,这人就倒在了血泊里。

  “谁派你们来的?”何道士从不审讯,他向来只问一句,说不出来就是死,杀完了再去抓就是了,蜀中的牛鬼蛇神的山门他都知道,一家问不出就杀一家,总有能问出来的地方。

  还没等他问下一个,一个戴着青铜面具的人从院落里走出来,杀光了其他人,只剩下一个人在地上瑟瑟发抖,他本以为只要不吐口风就不会死,没想到这些人这么狠毒,根本就不在乎他们的死活。

  “唐巡风?你可想好,你唐家堡虽做些阴私勾当,可也算是朝廷的谍报司之一,是朝廷默许的帮派,你要想好,虽然我杀不了你,可是与皇城司作对是什么下场你该知道。”

  何道士慎重的看着这个中年人,生怕他暴起伤人,这人是蜀中唐家堡的家主,做的尽是杀人的勾当,可也和皇城司有过盟约,不杀良人,并且也是皇城司的下属机构之一。

  “何道士,你不用紧张,我若是要杀你,你活不到今天,我是要告诉你唐家堡与此事无关,或者说唐家堡与此事有关的人已经死完了。”

  唐巡风仔细的用白手帕擦着手上的血迹,他不想杀人的,可总有人要作死,谁也想不到这个和善的中年人会是蜀中最恐怖的人。

  “你是说……,你唐家堡有人参与此事但被你杀完了?现在掌管唐家的不是你兄弟唐巡原吗?难道你?”何道士惊恐的看着唐巡风,这人太恐怖了。

  “没错,唐巡原勾结江卿世家动用唐家堡的力量为罗氏蛮族服务,他一家一日以前已经全部死了,我杀的。”唐巡风面无表情的说道,却也满心苦涩。

  虽然这事不是他下令的,可他的同胞兄弟趁他修道的功夫勾结江卿世家和蛮族,这份罪过他总逃不掉皇城司的家法,即使他杀了人他也需要给黄内侍一个交代,所以所有唐家堡里跟唐巡原有关的刺客,亲属,谍报人员全都要死,而且必须他亲自动手,不然整个唐家都要被皇城司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