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食寇边

一、因祸得福

  王忠嗣本名王训,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

  其父王海宾,在盛唐如云的猛将中,算不得有多出彩。

  如果一切按正常规律发展,王忠嗣不过子承父业做个边关名将,断无机会登上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防区东西横亘数千里的天梯。

  他命运的转折,源于开元二年,陇右的一场恶战。

  公元714年(唐开元二年)5月,吐蕃大相坌达延给唐朝宰相写了一封书信。

  信中他要求,两国先在河源划定边境线,再订立盟约。

  当时,唐蕃两国处在金城公主出嫁后,相对平静的一段时期。

  因而,唐庭对坌达延请求,并未给予足够的警惕。

  虽然,负责谈判的唐使解琬,因曾担任过朔方大总管对边事极为熟稔。但他上书警告玄宗,“在秦、渭等州屯重兵,以备不时之需”的建议,未能得以实施。

  结果当年8月,双方谈判尚在进行之时。

  吐蕃军队突然发兵十万进犯临洮(甘肃岷县)、兰(甘肃兰州市)、渭(甘肃陇西县东南)等地,陇右唐军毫无防备,马场中数千匹军马被劫。

  《旧唐书·吐蕃传》:其年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众十万寇临洮军,又进寇兰州及渭州之渭源县,掠群牧而去。

  10月,初战得胜的坌达延,再携重兵入寇渭源(甘肃渭源县东北)。

  惨遭打脸的李隆基暴怒,在长安宫中叫嚣,要征发十万人兵甲,四万匹马,御驾亲征给吐蕃个厉害看看。

  在群臣苦劝之下,李隆基总算恢复了理智。

  他想起因“滦水谷之败”,被一撸到底的薛讷(薛仁贵长子)还在家里凉快,便大笔一挥,让他白衣之身去陇右抵御吐蕃。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命薛讷白衣摄左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以右骁卫将军常乐郭知运为副使,与太仆少卿王帅兵击之。”

  结果8日后,薛纳部将王晙在武街驿(今甘肃临洮东)大来谷,以700精壮死士夜袭蕃营。

  吐蕃军队惊恐之中,自相残杀,死伤万计。

  《旧唐书·王晙传》:“晙乃出奇兵七百人,衣之蕃服,夜袭之。贼众大惧,疑有伏兵,自相杀伤,死者万计。”

  而后,薛讷又在大来谷外二十里的武阶谷,再败蕃军。

  连败之下,坌达延率残部向洮水(甘肃临潭西北)逃窜,薛讷所部唐军在后紧追不舍。

  丰安军使王海宾率部昼夜奔袭,在长城堡(在今甘肃临洮境)洮河岸边,堵住了蕃军归路。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