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二百二十七章 新罗的野心

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吐蕃攻陷松、维、保(四川定廉县)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

  在吐蕃不断东侵的同时,南诏也先后几次攻入蜀川。

  至德元年(756年)陷清溪关(四川键为县),大历十四年(779年),又合同吐蕃攻茂州(四川茂县),直达灌口(四川灌县)。

  三、韦皋的组合迷踪拳

  779年6月德宗李适继位后,面对江河残破吐蕃威逼的局面,唐朝的对外策略经过了一段联蕃抗回(纥),但联回抗蕃的痛苦转变。

  在李泌主持下,一条“西联大食、北和回纥、南结南诏”的困蕃之策得以实施。

  在剑南方向,贞元元年(785年)六月,韦皋走马上任,接替老丈人张延赏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剑南西川节度使)开始了镇蜀生涯。

  韦皋治蜀前,西川总镇历经了韦伦、严武、郭英乂、崔宁、张延赏等几位节度使。

  这些治蜀大员,各有各的弱点,加之吐蕃、南诏不断侵扰“蜀土残弊,荡然无制。”

  公允的说,韦皋的老丈人张延赏,打仗确实差点意思,但却是位文治能臣。

  他在任期间,“薄赋约事,动遵法度,僅至庶富”,给女婿留下比较好的基础。

  反观吐蕃和南诏之间,却开始有点别劲儿了。

  自从南诏站到吐蕃身边后,虽约为“兄弟之国”、“姻亲之好”,但小弟跟着指挥棒走,是种痛苦的觉悟。

  吐蕃图谋扩张疆域,但苦于人口稀少、物资短缺,身为小弟的南诏便成了巴蜀进军的先遣队。

  “云南有众数十万,吐蕃每入寇,常以云南为前锋,赋敛无数,又夺其险要立城堡,岁征兵阻防,云南苦之。”

  尤其川西山高谷深的地形特点,利守不利攻,吐蕃攻势多声势浩大,却获益寥寥。

  就在德宗继位当年,吐蕃、南诏联兵二十万杀奔川蜀,神策军李晟领禁军驰援,连挫吐蕃联军,“克维、茂二州,追击于大度河外,吐蕃南诏饥寒陨于崖谷死者八、九万人。”

  惨败之余,吐蕃开始甩锅,归咎于南诏军力孱弱,改封南诏国王异牟寻为“日东王”,降兄弟之国为臣属关系。

  就在此时,东蛮鬼主骤旁、直萝衡、直乌星等人突然跑来入贡。

  韦皋一眼便看穿了里面的弯弯绕,上奏曰:“今吐蕃弃好、暴乱盖、夏,宜因云南及八国生羌有归化之心招纳之,以离吐蕃之党,分其势。”

  就在两边眉来眼去时,吐蕃发兵十万攻西川,征南诏数万军屯泸北(泸水之北),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