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六十二章 让花成花:耳目一新

送走云惠后,乐凤鸣坐在书房里发愣。他捂着自己不受控制的心跳,感受着异样的悸动。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那微凉的玉指捏着听诊头贴上他肺脏的位置,划过胸膛带出一路战栗又贴上他心的位置...他实在龌龊,云惠姑娘是在看诊,竟被他想得如此不堪!他使劲儿盯着医书像是要盯穿才作罢,万分努力才将悸动按下,却不知自己早已面红耳赤。

  与他相隔越来越远的云惠,亦是一动不动坐在马车里。她的心跳反而比平常慢了一些,盯着本该令她兴奋的锦盒沉默不语。

  千载悠悠,离愁绵绵。

  远隔天一方的牛郎织女,相远长相望是何等的憾事。但“相远”犹能“长相望”,人间却是回头万里山,纵是翻山越岭亦不一定能够“长相望”。

  不该念,亦不该愁。

  她暗暗嘲笑自己,真是太闲了。

  人闲是非多,容易胡思乱想,凭空给自己添堵。她要忙起来,百忙解千愁。她要一门心思扑在宋姐姐的身上,思绪专注了便不会再受外部事物的影响。

  再一次坚定了心中所念,云惠心里放松了愉快了,全身都轻盈了。

  午时不到,云惠三人便回了府。只是三人回府的阵仗甚是奇怪,她们竟拉了一车棉花回来!

  府里传的沸沸扬扬,猜什么的都有。李氏那很快便得了消息,好奇地赶来一问究竟。一瞧李氏过来,云惠嘴角露出狡黠。正愁干活儿人手不足呢,就有免费的劳力送上门,岂不快哉~

  “来,快来!”云惠热情地招呼李氏往罗汉床上引。

  隔着炕几坐定后,李氏才得了机会开口:“冬日已过,你买一车棉花回来能做甚?”

  “好事!大好事!”

  云惠这一卖关子,李氏更是好奇万分:“棉花能成什么好事?”

  “这...棉花能做许多东西,且有大用!若能做成,定对朝廷乃至大江南北都大大有益!”

  “如此说来,那爷定是喜闻乐见?”

  “嗯嗯。”

  “你瞧,我可真来对了时候,就让我帮你一起罢。”李氏边说边拉过云惠的手紧紧扣上。

  云惠反手拍了拍她:“嗨~咱俩谁跟谁,分那么清楚做甚,这功劳自是要你来背才对我有益。”

  “你这是下定决心了?”

  云惠付之一笑:“从未变过。”

  “我瞧啊,你才是真真儿的狠人。这府里不愁吃不愁喝,不知有多少女子挤破了头都想进来呢,你倒好!”

  “怪我天生没这享福的命咯~”

  “可那棉花...我该如何?”李氏一脸为难。

  “我是这般想的,你听听可好。”

  “嗯嗯,你快说!”

  “这车棉花将制成三种医用物件儿,皆大有用处。每制成一样,你便献给四爷一样。如此,一来可令四爷多高兴几次且对你刮目相看;二来四爷日日能瞧见你在这儿勤恳辛苦定对你加倍怜惜。”

  “就属你点子多!福晋就知道哭哭啼啼惹爷烦,我便做些事儿让爷乐上一乐。”

  “没错!真不愧是李侧福晋,一点即透!”

  李氏撸起袖子就要加油干:“那我这就开始,晚点爷回府便能瞧见。”

  “倒是我疏忽了,呵呵。”

  “那你且说说这第一样,制何物,如何制?”

  “嗯...第一样先做医用脱脂棉。用棉花加碱煮开进行脱脂,然后晾干即可。不过需先用草木灰得到碱,一定要用硬木充分燃烧后的精细白灰才成。浸入水中沸煮约一炷香,放置一夜后可见其上有淡黄色清液,便是碱水了。有了碱水再与棉花同煮便可。”

  “如此得做两日?”

  “不出意外,今日得碱,明日制成,你便能献给四爷了。”

  李氏一听来了劲儿:“来人啊,去寻草木灰来,定要那精细的白灰!”

  “是,主子。”丫鬟领命赶紧跑出去办事儿。

  半个时辰后,两个丫鬟抬着半袋草木灰倒进了一大锅水中开始熬煮。为了体现自个儿辛苦,李氏亲自站在锅边搅动,还真将自己搞得跟花猫一样。

  腰酸背痛辛苦了一个多时辰,草木灰都煮好放一边儿晾着了,四爷和福晋还是未归。云惠本以为李氏会半途而废,不料李氏却自信满满地朝丫鬟丢过去一个荷包并且吩咐:“本侧福晋今日如此辛苦都是为了爷,可知如何做了?”

  “奴婢马上安排,今日定将消息传入苏公公耳内。”

  李氏得意:“这还差不多。”

  她这一做法,月巴和月半全看在眼里,也算涨了姿势,默默记在心里,以备日后为主子效劳。云惠亦是对李氏耳目一新,能够意识到舆论的力量并且加以利用,李氏也算是人材了。

  想当年,曹操本无名,便是靠引导舆论而知名。而传言曹操厉害的便是一句出自许劭对他的评价。

  东汉末年有一个风气,就是一个人想要出人头地进入上流阶层,成为一个人物,就必须由著名的人物鉴赏家给他写一个鉴定品评,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许劭便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据说他在每个月初的初一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

  那个时候桥玄十分赏识曹操,就介绍他去拜见许劭。并且说,你曹操要进入上流阶层,出人头地,就一定要得到许劭的评语。

  于是曹操就去找了许劭,没想到许劭拒绝发表任何意见,死活都不肯讲。于是曹操便使了一点不正当的手段,逼着许劭发表意见,许劭逼得实在没法便说了一句:“你这个人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听了这句话后大悦而去,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奸雄的舆论由此传开,曹操如愿成为了知名人士。

  不得不说,许劭点评的真是一针见血。

  舆论引导本就是一大利器,有人被舆论压死,有人却利用舆论达成目的。

  别看这贝勒府不过人丁上百,可若人人都说一句:“李侧福晋为了讨主子爷欢心如何辛苦都甘愿。”苏培盛能不禀告四爷?四爷又能无动于衷?

  怕福晋听后也会气得吐血。

本章关键词:

  1,医用脱脂棉

  2,草木灰制碱

  3,舆论引导

  4,曹操知名

creators' thou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