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九十七章 耀武南京一(新民军赴南京)

根据董政的交代,宁乡兵工厂在两千官奴的努力下,又新建了十五座高炉。

  董政按照天工开物上的记载,结合约瑟夫等传教士的欧洲工艺,取其二者的优点,经过数百次的反复试验,董政等人利用蓄热室原理发明了以铁水、废钢为原料的平炉炼钢法。

  这种炼钢法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马丁炉法,这种炼钢法的优点是成本低、炉容大,钢水质量优于转炉,同时原料的适应性强,自十八世纪发明出来后,在两百年间,一直成为主流的炼钢法。

  同时工匠们的锻造技术得到提升,无论是板甲还是止戈式步枪,产品的成品率和合格率都在一路上涨,有些聪明的匠人已经在赵毅的提示下,开始研制野战炮了,虽然目前还停留在图纸的设计上,但赵毅对于兵工厂的进度已经是十分满意的了。

  不过由于新的炼钢法需要改造高炉,目前仅仅只有两座高炉改造完成,但即便只有两座新式高炉可以投入工作,钢铁的产量依旧十分可观,在官奴不计成本的运送矿石下,兵工厂每日可生产精钢达到八千斤,经过军工厂的流水线工艺制作后。

  可以生产出三百条止戈式步枪、三百具板甲和海量的弹药,截止目前三个多月的时间,累积出来的装备,已经足够列装出八千人的新式武装部队了。

  还值得一提的是,吴县的余氏也在李庭浩的介绍下,加入了军工体系,他们承担了军服、棉被和鞋子还有干粮的生产。

  成果是喜人的,成本是巨大的。

  采矿石可以由免费的官奴去干,但是运输的成本、匠人的开支,生产奖励、发明奖励,还有军服等军用物资的采购,成了一头销金的怪兽,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光是一个军工厂和后勤体系就花了赵毅一百多万辆银子,库存的四百多万两银子,再除去军费和抚恤费,已经花了两百多万两银子了,缴获来的海量银子眨眼间就减少了一半。

  平摊在即将换装的新民军战士身上,那几乎是一个人就是一百两银子砸出来的,这还是赵毅属于计划经济下,扣扣省省后的必要支出。

  钱还是太少了点啊。

  赵毅看着董政拿来的开支表看后不由发出感慨。

  因为春耕还没开始,现在属于光出不进,没有任何税赋来源。新民军若是要按照现在的扩张速度继续扩张到明年秋收的话,压力还是太大了。

  “要能再打一次北京就好了。”赵毅垂涎的想道。

  北京还留着李自成拷绅的遗产,那可是足足七千多万两白银,自己要是能有这么多钱,那就是砸银子硬砸都能砸出个工业体系出来,可惜这些都便宜了满清。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