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402章辉煌时刻

办报纸有它自己的规律。

  具体到一份报纸的盈利情况,都有规律可循。

  像这份由报社投资创办的“子报”,它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提前锁定了“广告收入”为主。

  甭指望可以通过“卖报”来赚钱。

  是的!这样的一分“子报”,最终占领本地的小市民“订阅”市场以后,卖个30万份以上,完全没问题。

  但“子报”一早就拟定了所谓的“厚报战略”,也就是说,有广告附加之时,每天出版的“子报”甚至可以厚达100多个版面。

  如此厚厚的一叠“报纸”,按照最初的定价才卖5毛钱一份——可能靠报纸的“销量”来赚钱吗?

  每份报纸卖5毛钱,说句老实话,还真不够印刷“厚报”的成本哩。当然,如果不附加那叠“广告页面”的话,5毛钱的定价,勉强也够那“32个固定版面”的成本支出了。

  但“厚报战略”实施以后,才有可能拉到可观的广告费。而广告商家们也不傻,正是看到有几十万的市民自发的“订阅”你这“子报”,才愿意在你那儿投放广告的。

  否则,商家的“广告钱”也没那么容易赚的。

  这都是有因有果,丝毫不能马虎的。

  因此,就算后来“子报”的订阅数量稳定在35万份以后(这个稳定,当然不是说每天的“印数”都一成不变的。而只是说,每天的印数大约在33万到37万之间的幅度“变动”),报纸也逐步的提过两次价。第1次提价,从5毛的“零售价”涨至7毛钱。第2次提价,再从7毛涨至9毛钱。

  然后,就在9毛每份“子报”的定价上,维持了好多个年头的稳定了。

  就算是涨到了9毛钱每份“子报”,由于“子报”越来越厚,这个定价也只能勉强的让报纸印刷出来后,不至于“折本”。要想指望报纸就靠“销量”来赚钱,那仍然是不现实的。

  还是得看“子报”的广告投放量。

  因此,就算“子报”越来越“厚”,在“印刷”成本方面有所“亏损”,但明眼人仍然是盼着它越厚越好。

  越厚,就代表着“子报”刊登的广告越多。因为这增加的“版面”,其实都是用来印刷“广告”的。

  从原本清一色的“楼盘广告”,到各种饰品啊、饮料啊、汽车啊……杂七杂八,各行各业的广告,都因为看好这份“子报”在小市民中的影响力,而纷至踏来。

  “子报”终于进入了良好的收益期了。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