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十三章:功不在我

上行下效

  一场轰轰烈烈地反围剿攻坚战开始了......

  次日上午

  被唐之信切断物流服务的商超集团老总们,聚集在约翰的办公室里,期望约翰能够想出一些解决办法。

  约翰对于唐之信的战略调整,始料未及。

  不得已。

  面对满是惊慌失措的盟友们,他故意装出镇定的样子,平静地说道:“这是唐之信的困兽之斗,物流园和各位的货物流转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了你们他的物流园也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道理是这个道理,问题是唐之信要求我们三天内把在物流园的货物搬出去,我们这么多货物,也不能放在空地上晒太阳啊。万一碰见雨雪天气,那就得伤筋动骨了。”其中一位老总着急地说道。

  “是啊,约翰总,你得想想办法啊。”

  众人附和道。

  约翰面对这群不动脑子的“猪头”,无奈到了极点。

  “给我一点时间思考,晚上给你们答复。”

  不待众人接话。约翰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众人小人百态,此时尽显。有窃窃私语的,有惊慌失措的,有心里埋怨的,也有小声骂人的,也有后悔加入联盟.......

  而此时的唐之信则在思考下一步的计划,这个计划虽然暂时给予他们打击,可这只是暂时的。如果要做到彻底击败对方,需要时间,需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反复较量。而较量的资本就是钱和供应商。换句话说,这场战役的根本就在于谁能赔得起,谁的货源不会断。

  之前詹丽娟筹集的2.4亿资金,除去供应商结款、退还程琳他们的入股资金等支出,已所剩无几。

  类金融模式带来的浮存金年初已用去大半,这些资金不足以支付所有供应商的货款。

  目前只能获去外援的资金,才可能抵挡住这次的恶性竞争。

  还进先去找钱吧。

  唐之信首先想到的是王东阳,王东阳的律师事务所参与过几场十几亿级的投资并购,服务的对象大多是财力雄厚的非上市家族企业或者上市公司。或者通过他的关系,可以获取一些资金外援。

  第二选择的对象是商业银行,上期抵押十家购物中心的八亿贷款还没有还清,在这个时候去贷款。能再贷出多少,唐之信心里没底儿。

  既然心里没底儿,那就找最没希望的先联系,这样就是失败了,心里也不会有多大的失望。

  于是他就拨通了商业银行分行行长斯明哲的电话,斯明哲答应了唐之信见面的请求。唐之信便急匆匆地赶到了他办公室,说明了要继续贷款的请求。

  斯明哲四十出头,头已秃顶,往人前一站,中间光秃秃,四周是浓密的黑发,就像是没有茶壶盖儿的茶壶。再加上皮肤白皙,带了一副眼镜,土鳖式银行家的派头十足。

  因为他年长唐之信一些,就经常称唐之信为“老弟”,唐之信也回敬称为“老哥哥”。实际两人心里都清楚,那是客套话,他们两人的关系只能止步在生意伙伴上。斯明哲需要唐之信帮助完成存款和贷款考核指标,唐之信生意上需要他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算得上是互通有无,互惠互利。

  斯明哲见到唐之信还是一如既往地热情,“唐老弟啊,什么风把你吹到我这寒舍里来了?”

  “你办公室这带着花香的春风把我引来了啊。”

  “我这可没有金屋藏娇,散发可都是铜臭味。闻花采香,你可找错地方了。”斯明哲有意暗示唐之信开门见山。

  “我是个俗人,不像您老哥,视钱财如粪土。我还真就是闻着铜臭味来的。哈哈”唐之信继续笑着说道。

  “最近你们打得挺厉害吧?”

  “和谁啊?”唐之信明知故问。

  “还能有谁,红山资本啊。”

  唐之信心里一惊,和红山资本的市场争夺战已经开始交火,可这毕竟是老总圈里的事,斯明哲怎么会听说这个消息呢?

  “是啊,这种竞争每天都有,早已习以为常了。”唐之信故作轻松地说道。

  “看来老弟没有说实话啊。这么给你说吧,红山资本约翰可不是个等闲之辈啊,竟然把整个商超都整合了。昨天拿隆盛、百洁和利源来抵押贷款,贷走了十个亿。十个亿啊,再加上他之前存的三十个亿,他可以用了四十个亿的资金来发动这次的商业竞争。我感觉这不是竞争,这是要围剿歼灭啊。你老弟,把你公司卖了也不值这么多钱吧?”斯明哲直接把话挑明了,意思是让唐之信取消贷款的念头。

  唐之信心里当然明白斯明哲话外的意思,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约翰会把四十个亿作为这次竞争的资金。看来,之前还真是低估了这个西国人。

  “据他说,下个月还有七十亿资金要存到我这,一百多亿的资金,把商城市能把上规模的商超都买了,还有富余。老弟啊,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还是算了吧?哥哥我是为你好啊!”

  “商业竞争不在于资金量的多少,而在于关键资源配置。我现在已经阻断了就到商超的仓库和货运周转。他们有再多的钱,货进不来,不白搭吗?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啊。你老哥还得再支持我一把啊!”唐之信反驳了斯明哲的观点,再次向他表明了要贷款的请求。

  “话是这样说啊,可这银行毕竟不是我自己家,要是我自家的,别说贷款,让我和老弟绑在一起,对付那个西国人,我都愿意。关键这不是自己的嘛,哈哈。”

  “老哥哥这份心意我领了,我这次是那云鼎大厦作为抵押,不管这次竞争如何,大厦这地段地价,你老哥哥不会不清楚吧?”

  斯明哲一听,眼睛往右上方瞟了一下,然后揶揄地笑道:“老弟肯拿大厦做抵押?那可以你老弟十年的心血啊。”

  如果不是逼到这步田地,谁愿意拿出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来抵押啊,它不仅是唐之信的精神图腾,更是云鼎所有人的精神图腾。

  此刻,唐之信是钻心的疼痛,心里在滴血。

  他真想现在就奔向云鼎大厦,用双手抚摸它、用身体来紧贴着它,感受它的温度,感受它的温暖。

  唐之信心里万分疼痛,表面上故作轻松地问道:“你老哥是同意了?”

  斯明哲沉默了一会儿。

  开始说话了。

  “老弟,说实话,我这不是趁人之危,我这个行长权利有限,不可能给你授信更大的额度。但权限内的额度,我是可以全部给你的。算是老哥哥帮你一个忙。”

  这实际就是想压低价格,在斯明哲心里,唐之信这次必败无疑。但目前以商城市的低价,云鼎大厦至少价值在七八亿左右,再算上地皮,至少也得值十个亿左右。

  唐之信自然明白他这一意图,心想,银行锦上添花可以,雪中送炭,唉!,简直是天方夜谭,难如登天啊。望着眼前的斯明哲,唐之信真想转身就走。

  可时势所迫,唐之信也只能委屈求全。如果这次失败了,云鼎大厦落在商业银行手里,总比落在那些西国人手里要强很多,至少自己心里是这么认为的。

  “老弟啊,我权限之内只能批到三个亿。”斯明哲手暗暗地握紧手里的茶杯。

  “三个亿,老哥哥啊,你这不是跟我开玩笑的吧?”

  “我这就这么大权限,这就是冒了风险的啊。如果你万一,我说万一啊,你还不上,我要那楼有什么用啊。”

  “五个亿,不能再少了。”唐之信站起身,准备往外走。

  “老弟,老弟,这样,四个亿,不能再多了。”

  “就五个亿,这已经是打三折卖给你了。按照咱们市经济发展的趋势,房价只升不降。你赔不了。”唐之信冷笑道。

  斯明哲看了看唐之信,在办公室里像只大野兽一样,来回踱着大步,这貌似是他独有的思考方式。

  几分钟后,斯明哲哈哈地笑了起来。

  “行啊,老弟,我算是服你了。为了你,老哥哥也拼了,五亿就五亿,就这么定了。你可欠我一个人情啊。”

  “我就知道老哥哥是个仗义的人,行,就这么说定了。资金什么时候到位?”

  “明天一早。手续从简,包在老哥哥我的身上了。”

  唐之信又和斯明哲聊了一会无关紧要的话题。

  时间已是正午时分

  斯明哲客套地留唐之信吃饭,唐之信婉言推脱了。

  从商业银行出来后

  唐之信眼里的泪珠像大黄豆一样落在了方向盘上。

  创业以来,他流过泪,伤心的,感动的,激动的......

  这次不同,这次绝望的

  如果打赢了这场战役,他想好好地抱抱云鼎。

  云鼎就是自己的孩子,无数个日日夜夜,他总是不经意地端详着这个“孩子”,他希望它在自己的手里,能够茁壮成长,能够健健康康。

  可怜的云鼎,可怜的孩子。

  五亿的资金......

  这是原罪,对,是原罪!!!

  唐之信心里狠狠地诅咒着。

  唐之信驱车赶往王东阳的会所,一进门,王东阳就看出了他哪里不对,但也没有明说。因为,猜也能猜出个大概。

  王东阳和唐之信是真正的君子之交,伯牙子期之交。平素里,两人各自有自己的事业,从未频繁交集。

  可这世上就有这么一种朋友,数日数月不见,数年不见,数十年不见,还能一见如故,没有客套,没有虚伪。不待言语,便你知我,我知你。有难则拼死相救,功成则各自逍遥。

  兄弟如松,兄弟如山,无外乎此。

  王东阳和唐之信就属于关系。

  从大学到现在,两人能够数出来的事情,大多是一块经历的什么困难,谁帮的谁?谁因为帮谁付出了什么代价?

  说完,哈哈一笑。

  语中深意,只有他们二人明了。

  最近几天,王东阳也没有一刻闲暇,他把所有的案子都分给了合伙人和专职律师,他只忙一件事,那就是帮唐之信找资金。

  目前有兴趣的是北国资本、南国资本、未来资本这三家,这三家都是国内著名的投资机构。在投资领域,一个公司基本上只专精一块。市场上区域划分也很明确,主要分为产业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三种。

  这三种投资方式中,天使投资资金量最小,一般情况下投资资金都在2000万以内,投资对象主要是初创期公司。投资风格,也因人而定,是这三种投资中最灵活的一个。有只投资有商业计划书的,有只看创意的。当然也有直接投人的,就算这个人暂时什么都没有,只要感觉这个人靠谱,就把资金投给他,和他一块找项目。

  风险投资资金量比天使投资人的资金量大,投资资金量一般在十亿以内。投资没有那么灵活,范围只限于那些成长中并且很快要上市的企业。他们在上市之前买入股份,等待上市之后就套现退出。个别情况,他们也会长期跟随他们投资的公司一起成长。

  产业投资,资金量是这三种投资方式中,资金量最大的一个,一般不设上限和下限。他们专注的对象不是某一个公司,而是一个产业链。以挂面行业为例,他的产业链:种子种到地里——收割麦子——粮食贩子收购——面粉厂磨成面——卖给挂面厂做成挂面——出厂挂面经手大批发商——二批批发商——各个超市终端。这个产业链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着十亿或者数十亿的公司,产业投资就是按照这个产业链的顺序,逐个地把这个环节里的所有公司全部收购。然后运用规模资金的优势,不断地降低成本,消灭竞争对手,提升产业效率。从而占领整个行业,然后再升级产品,把之前打价格战损失的利润再补回来。

  王东阳找的这三家投资公司,都是属于第三种——产业投资,并购重组、产业整合是他们的主要业务。偶尔也会有风险投资,或者短期买卖公司,套利取现。

  对他们而言,红山资本,他们再了解不过了。在几次产业整合中,他们也都交过手,总是你胜一场,我败一场,平分秋色,算是棋逢对手。

  王东阳说服他们来投资的理由有两个:1.云鼎的产业价值。2.捍卫民族品牌。

  王东阳把这三个投资公司的资料摆在唐之信的面前,唐之信瞬间泪崩,他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情绪,竟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地哭了起来。

  危难见真情,这才是兄弟!!!

  而也只有王东阳能理解此刻他内心的心酸,处境的艰难。看着他哭得像一个丢失了玩具的小孩儿一样,王东阳顿时觉得鼻子一酸,泪也在眼眶里打转。

  在他眼里,唐之信是一个钢铁汉子,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英雄也不是钢铁之躯啊......

  “看你是个好哭之士,给你一盒纸巾,你早晚用得上。晚会儿走了别忘了带上啊。”王东阳忍着心酸,强装打趣道。

  “我把云鼎大厦抵押了...”

  “等打赢了这场恶意竞争,再拿回来。”王东阳安慰道。

  “南国资本是我的老客户,他愿意出资帮你。另外两个,是我在投资圈里发布消息后,主动来联系我的。你看下资料,明天他们投资代表就来了。”

  对于南国资本,唐之信还是了解的,在大学刚毕业时,南国商学院免费招收学生,并且只招收985或者211毕业的应届生,传授资本管理和企业管理技能。当时唐之信的梦想只想做一个超市,就是就报名了商超总裁班,经过数次面试和笔试,他成功地被录取了。

  在听课过程中,唐之信也很务实,碰到一些产业整合、资本运营类的大课题,都有意识地都错了过去。只有讲到商超领域具体经营技巧时,才会很用心地吸收。

  十年的时间,唐之信用实际实践来证明,他确实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蜕变。云鼎商超集团就是在他的理论设想中,不断地扩张到今天的规模。令他没想到的是,他曾经忽略的东西,此时却狠狠地给了他补上了这一课。

  而南国商学院就是南国资本旗下的公司,南国资本负责提供理论实践基地,而南国商学院负责教授资本运营的知识,两者相辅相成。

  “南国资本的代表你认识,就是杨朔,你大师兄啊。”王东阳说道。

  “杨朔,他现在可以南国投资并购主任啊,这点小案子还能让他亲自出马啊?”唐之信情绪稍稍稳定。

  “听说你碰到难处了呗?不过你也不要太乐观了。兄弟情义是情义,生意是生意,他来可是得先评估风险的啊。”

  “从斯明哲那听说,红山资本的约翰一共调用了一百多亿资金,十个亿抵押的是他收购的这几个商超,另外三十亿这咱们也都知道。关键是他后边还有七十亿的资金要进来。我抵押了云鼎大厦,才凑足五亿,公司之前聚拢的2.4亿早就用得差不多了,浮存金眼下又不能动。这点钱,和他们对抗,简直就是螳臂当车。唉....”唐之信眼神有些暗淡。

  “我听说惠尔斯也参与了这次竞争,如果这次打赢了,你就是这个市场真正意义的霸主。再启动一个IPO计划,变成上市公司。这个设想对于说服这三家公司还是有诱惑力的。”王东阳如是说。

  “确实啊,如果这次赢了,惠尔斯就得滚出这个市场了,眼下翁百川又不可能威胁到咱们。”

  “但你得提防红山资本旗下的跨国经营的农产品基地啊,如果他放货进来,你的优势就会被削弱。”王东阳又提醒道。

  这个问题唐之信不是没有考虑过,他暂停物流园的另一个目的就在这里,任你有多少货,物流园阻隔住,多少货你都得放在外边。就算你的货能进来,有那么多冷库和仓储来存放吗?

  “他们进不来。”唐之信说道。

  “这虽是一个好办法,可这只是暂时的。毕竟惠尔斯还有一个集团性的物流园区,他们集团每隔三百平方公里就会建一个,不排除他们会紧急启用。如果四个方向的物流园区同时向商城市放货,那你可就危险了。”

  “是啊,红山资本玩的是产业投资,惠尔斯又是一个跨国性商超集团,他俩结合威力确实不容小觑啊。所以说,现在不仅比的是资金,还在比时间。”

  唐之信说完这句话,忽然又想到了什么?

  随即拨通了于浩洋的电话,要求他组织一个农产品研讨会,把商城市所有农产品生产商请过来。

  其实他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要把农产生产商结成一个联盟,共同抵制西国人,如果一举成功。就算是西国货进来了,在没有冷库和仓储的情况下,他们也支持不了多久。而唐之信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把所有农产品生产商的仓库整个在一起,光闲置的面积,就可以消耗掉他停止给其他商超供货的货量。同时也解决了这些生产商头疼的问题——冷库和仓库大部分闲置的问题。这等于是抄了红山资本的后路,把他可能存放农产品的地方彻底拿掉。

  生意,无非打一个地域差,一个时间差。

  他现在是一手抓住了地域,一手抓住了时间。

  这就是唐之信,总是在关键时候能想出一个绝妙的点子,绝处逢生。这一点王东阳也深为佩服。

  “另外两家呢?”唐之信安排完这一切后,又问道。

  “北国资本和未来资本的规模和南国资本相当,之前接触中,北国资本提出收购物流园区的意向,他们最近在对物流行业进行产业整合,园区是他们战略投资的重要目标;未来资本,看重的是农产品基地,应该说未来资本是红山资本在农产品的主要对手。之前红山资本成立的雷霆资本,在R国农产品争夺战中,未来资本败下阵来。有初一就有十五,在本国农产品争夺战中,他又把红山资本打得节节败退,一报当年之仇。这两家是有明确的意向的。”王东阳说道。

  此时,唐之信才彻底明白,这次战役可能会胜利,但胜利的代价却是要卖掉自己为之奋斗多年的产业。抵押出云鼎大厦已经让他如割心头肉,再卖掉物流园区和农产品基地,等于是要了他的命。

  他突然理解了一个东国企业家为什么在数年之前,在面对拥有强大资本的对手时,黯然离场。在退出这个行业前,他把自己的公司分拆成几大块,一块一块地卖给了不同的外国公司。当时他还不理解,一块打包卖能多卖点钱啊。为何要分拆?

  书里得来终觉浅,直至今日他真正体会到那位东国企业家内心是怎样的心痛和纠结,是怎样的失望和绝望。他宁可少卖钱,也不愿意让外国人获得他公司的整体,目的则是延缓外国公司对自己祖国市场的侵蚀。

  如此,夫复何言?

  而自己,今日面临的处境。

  又何其相似!何其相似......

  此时,唐之信耳旁,忽然升起了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声音。

  败可以,

  败之前,

  把它委托给可信的东国人。

  功成不必在我,不必在我......

精彩商战火爆更新中..........

  新书求点击收藏评论推荐~~~~

creators' thou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