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1007、1008节 唐国密议…远东阴谋(大章节)

李洛很清楚《澶渊之盟》的危害,不在于这个盟约的本身如何,而是这个盟约带来的毒副作用。

  他之所以在朝会上借修《宋史》谈起《澶渊之盟》,就是给大臣们上一课,告诫他们:国虽大,忘战必危!

  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要保持敢战之心,能战之兵。

  李洛认为,《澶渊之盟》后宋辽百年和平,其实盟约本身的作用并不大。

  两国的确保持了长期和平,可真的只是《澶渊之盟》的作用么?

  只要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就知道不是这么简单。

  宋朝当然是不想再打,也不敢再打。宋廷上下对契丹的畏惧,使得宋太宗北伐大败后再也不敢北伐契丹,一心求和苟安,是不会主动挑事的。

  君子嘛!

  为此,宋廷严格约束边疆百姓,让他们千万不要得罪契丹人,还禁止一向尚武的边疆百姓“禁习弓马”,免得契丹“误会”。

  契丹人越界,也会被边境官吏好说歹说的礼送回去。可要是宋人敢越界,那不好意思,官吏一定会严厉惩办,还是免得契丹“误会”。

  所以宋辽边境,其实很不平等。这在宋人诗词和笔记中都有记载。

  所以无论有没有《澶渊之盟》,宋廷也很难主动出兵挑事。

  那么契丹为何要遵守盟约呢?

  契丹不南侵,和宋廷的原因完全不同。

  宋廷是不敢。

  契丹是不能,而不是不想。

  《澶渊之盟》固然约束了契丹的南侵,可绝对唯一的制衡力量,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制衡力量。

  要知道,契丹可是在五代时期灭过两个中原王朝,曾经短暂统治中原的夷狄。契丹人当年在中原地区的屠杀也很多,光是相州,三十年内就被屠城了两次。导致相州从唐代的繁华大城,变成了名不见经传的小城。

  这样的夷狄,怎么可能不垂涎中原的花花江山,不想再次占领中原?

  这符合强盗的行事逻辑么?

  光靠一纸盟约,就能让这样的夷狄不南侵了?

  《澶渊之盟》后,契丹贵族很少南侵,主要是因为不能。

  为何不能?看看辽史,看看契丹的内乱有多频繁就知道了。

  不是皇族争夺皇位,就是贵族叛乱,很少有稳定的时候。可以说,辽朝是内乱最频繁的王朝之一。

  这导致契丹中后期一直处在动荡之中,使得契丹无暇南侵。要是皇帝前脚离开上京御驾亲征,说不定后面朝中就有人叛乱。

  要是皇帝坐镇上京,派别人统兵南征,那说不定也会发生叛乱。

  就是金兵反辽了,契丹贵族还是在无休止的叛乱,内斗。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