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忙碌的淮海战役前夕

第二天展龙昌又来到了部队招待所看望母女三人。晚饭后两个女儿拉着爸爸的手,让他讲战争中的事情。她们也特别想知道,这些年父亲到底都经历了哪些战斗?

  展龙昌慈爱的摸了摸这俩女儿的脑袋。说到,这也不是什么讲故事,只是一些经历而已。

  当时华东军区有了七支纵队。以前的小股部队都合并过去了。当时我们准备打进济南。

  发展了这么多年,到四八年时部队规模已经挺大了。我们九月份开始攻打济南城,都是华野部队。当时蒋介石命令黄百韬,邱清泉和李弥三个集团军。靠近济南城救援,但被部队阻援,打援给拦住了,到我们把济南打下来,他们这十几万部队也没有靠近济南。

  当时我还在连队里当兵,也参加了这次战斗。

  战斗进行的很激烈。但蒋军没有防范,我们竟然敢打这座大城市。给老蒋的部队造成挺大的困惑。当时东北战场打得特别出色。而且东野那些人,不少也都是从咱们这地方去的。所以我们这帮人知道的比较详细。连队里当兵的有的亲兄弟,有的在东野,有的在华野。

  当时我们这帮人也想像东野那样打一场大仗。所以打济南时,我们这帮人是很猛的,打的也挺顺利。伤亡并不算特别大。

  主要也是蒋介石的部队派系太多了。而且东北战场上保持全胜,歼灭大批蒋军,也动摇了济南的守军。这些军阀都在保留自身的实力。

  当时我们也想到跟蒋介石大部队作战肯定很艰难。但没想到竟然这样不堪打。

  宋其秀说,打济南时咱村里人都知道。他们也说看到过你,你只是捎回来一张照片了。也不知道打的怎么样?只是知道最后是赢了。

  展龙昌说,当时打完以后,我拍了一张照片让他们回村时给你们捎回去了。

  哪想到没有休整多长时间,部队又接到任务。

  华野的七个纵队又要跟国民党主力进行决战。

  当时部队领导找了我,让我上后勤部门。一线作战的人很不想上后勤的。到后勤打不着仗,不像在一线作战,自已也不想去。

  但领导找我详细谈了一下子。说这次战役特别大。部队需要大量的后勤保障。当时华野是由参谋长饶漱石直接負责后勤的保障工作的。

  领导说,咱们部队有文化的人比较少,后勤部门需要有文化的人来协调地方,保障部队打仗的物资运送。

  领导说,当时部队还是很多人从事这以项工作。如果没有物资和弹药,你说这个仗得咋打?你也是一线部队出来的。吃不上饭儿或没有弹药你说咱们这些士兵。干脆就打不赢敌军。

  再说若战士受伤也得人员运下战场。所以说这个工作很重要。咱们这些当兵的有文化的太少了。所以我们也是考虑再三把你从一线部队调下来。

  领导既然这么说了,我也没有办法,只能服从领导安排。

  当时主要工作是安排各个地区的地方政府及解放区这些老百姓们做做鞋,组织担架队以及征用各种大牲畜车辆等。当时太忙了,一天都睡不了两小时觉。工作量太大。

  三女儿说,当时我记得我母亲也曾经在家纳鞋底。我当时还问做这么多鞋干什么?我母亲说是给部队穿的,那村里家家都在做呢。

  宋其秀说道,当时村里通知家家都在做手工支援部队。而且一些大牲畜和车子等也都给征用了。村里还成立了担架队。我们这些女人也都是在家做鞋子。那些男人们就成立担架队或者用马车等往部队去送。当时也没想到竟然那么齐心。

  展龙昌说,咱这地方解放的还算比较早,群众基础比较好,而且属于华野的解放区。当时不单咱们在做,所有解放区也都在做这些东西。

  当我到后勤部门时,发现很多像我一样的前线撤下来有文化的战士在搞这项工作,也都是从各部队抽下来的。咱们也没有火车,也没有汽车,全凭这些独轮车和马拉的马车等。甚至随军的那些老百姓出动了大量人和车。我记得好像能有将近二十多万人随部队在行动。

  俩女儿一听,这二十多万得多少人呢?想想都可怕。

  展龙昌说,当时后勤做的还是很好的。给我们这帮人也累得够呛。这吃喝拉撒睡,好几十万人。当时不只是部队。各纵队也都成立这些部门,包括那些地方政府什么县大队,县小队也都在做这件事情。

  刚刚到后勤部门时,以为也没什么太多事情,哪想到这比部队还忙吗?一天一点时间都没有。

  当时也没有说什么叫淮海战役。就是要跟蒋介石的部队打大仗,把他们消灭。这都后来说的是淮海战役。

  我们在后方信息还是比较多的。前线部队有的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这次蒋介石来了几个王牌部队。而且战斗力也都特别强。当时我们的后勤部门也都开了会。说这次战役有可能比较残酷。可能有大量的人员伤亡。

  当时我们的武器跟国民党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他们有飞机大炮,还有坦克儿。而且都是集团军建制。这也是我们这地方打的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战斗。

  部队领导要求我们这些人大量组织担架队。而且医院也在扩充,建了不少临时野战医院。以收留那些负伤从前线下来的战士。

  我们知道这次有可能伤亡很重。但都不害怕,终究东野那面儿打的特别出色。而且他们也在往关内进军。

  临开战那几天真是特别的忙啊。也都把那些担架队按部队给分配下去。当时看到走到哪都是一队队的担架队,推着独轮车的,抬着担架的。还有那些马车等,随着部队在行进。那场面太壮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