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37章 海景别墅

端午过后,天气就开始一天比一天热了,这几日不知怎么的,一滴雨水都没有,太阳炙烤着大地,热的人头昏脑涨。

  苏三提议去海边避暑,苏家在不远处海边有一处庄子,晚上吹着海风也能消散几分暑气,苏瑾同意了。

  武定府城距离海边不远,当天下午,苏瑾便住上了前世梦寐以求的海景房。

  站在海滩上,灵儿看着自己的小鱼竿有些发呆,这么多水,怎么钓鱼呀?

  这处海滩是附近少有的浅水处,沙地细腻,光着脚丫踩在上面也不会硌脚,灵儿很快就丢下鱼竿,和画儿玩起了沙子。

  海滩上有许许多多的招潮蟹,只要人走过去,它们便神奇般的消失不见,过了一会看没有动静,便又在沙子里钻出来。

  远处几艘木船飘荡在海上,有海鸥时不时地落在渔船周围,看看有什么吃的,渔民们撒下网,期待着可以多打几尾好鱼。

  灵儿看到几只海螺在动,便好奇的跑过去,可等他过去,那几个海螺又没了动静,拿起来一看,海螺里伸出几只爪子。

  “呀!”

  灵儿一下子将海螺丢开。

  苏瑾走过去后发现原来是几只寄居蟹,便跟灵儿说了一下。

  听到这是一种寄生在海螺壳里的螃蟹以后,灵儿开始对它们厌恶起来。

  “这种懒螃蟹偷了海螺的房子,那海螺怎么办呀?”

  “它们偷的是死去的海螺壳。”

  “哦,那寄居蟹什么样呀?”

  苏瑾在一处石头上轻轻敲了几下,一只奇形怪状的寄居蟹便被敲了出来,晕头转向的准备藏起来,却找不到自己的壳了。

  结果灵儿看了一眼,便开始嫌弃了。

  “呀,这么丑呀!”

  之前灵儿可是听哥哥说螃蟹很好吃的,打算让哥哥把这些螃蟹抓回家,可是这个寄居蟹,怎么看都不好吃啊。

  苏瑾以前看有些美食博主发过视频,说寄居蟹很好吃,尤其是后方那些软软的地方,可苏瑾后来搜到的,都是说它们不好吃,然后又听一些人说那些是不同品种的寄居蟹,有些好吃有些不好吃,可他不会分辨啊。

  海滩上东西不少,他就先放过这些丑东西了。

  今天不是大退潮的时间,但海滩上仍然有不少小鱼螃蟹,之前苏瑾便吩咐护卫们抓了好多,海鲜不易保存,很少有人来抓他们。

  画儿找到了一个漂亮的贝壳,拿给灵儿看,见小丫头喜欢,便有些不舍的把贝壳送给了她,苏瑾看到后,给了她一个大海螺。

  见到一大一小两只萝莉对海螺很好奇的样子,苏瑾便喊过灵儿。

  “灵儿。”

  “哎!”

  “哥哥再教你唱歌好不好?”

  “好啊。”

  灵儿最喜欢哥哥教的歌了,上次学的那个采蘑菇的小姑娘,被她改编成了众多版本。

  “小螺号,滴滴滴吹,海鸥听了瞎...咳咳,错了重来。”

  “小螺号,滴滴滴吹,海鸥听了瞎...咳咳,错了重来。哥哥,什么是小螺号呀?”

  灵儿学的挺快,虽然不知道哥哥为啥唱歌还要咳嗦。

  “小螺号,就是用海螺做成的号子。”

  画儿听了,拿起海螺放在嘴边吹了一下,结果自然是什么动静都没有。

  看护卫们捡到了不少东西,太阳也渐渐西斜,苏瑾便领着大家回去了。

  灵儿和画儿蹦蹦跳跳走在前面,自从上次端午开解了她一次,小丫鬟终于不再那般怯弱,开始释放出这个年纪少女应有的活泼。

  这处庄园主楼有个二层小木楼,观赏海景极佳,苏三解释说,这是苏煊当年命人建造的,名曰海景别墅。

  捡到的几只海参,做了一道鲁菜传统名肴,葱爆海参,以前听人说,鲜海参营养会有很多浪费,需要干制以后再食用,也不知是真是假,不过苏瑾吃着味道不错。

  海鲜过敏是常见的病症,见大家吃了几口海鲜,都没有明显的不适,苏瑾才允许他们继续吃。

  小丫头抱着个大螃蟹较劲,哥哥果然没有骗她,这种狰狞的丑东西真好吃。

  小丫鬟跟他们一桌,几个护卫们单独一桌,林赵氏没有丝毫的主人架子,她喜欢热闹。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海边的夕阳更美,天边红彤彤一片太阳慢慢滑向地平线,几只海鸥叼着小鱼,向巢穴飞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看着美景,苏瑾忍不住说出这两句诗句。

  同一时间,护卫们看着落日,异口同声的冒了句:“卧槽,真好看!”

  …………

  李瑜来到苏府,却被告知少爷前往海边避暑了。

  京都,诽谤赵王的元凶还未抓到,但消息像是随风飘来一般,愈演愈烈。

  京都的老百姓都知道了,原来大皇子并不是什么贤王,原来真正的贤王是燕王齐王吴王蜀王这些皇子。

  可传说中贤明的燕王应经被赶到幽州了,齐王身在武定府未归,吴王蜀王都未成年,这让赵王李颀有些郁闷,他怎么就比不上两个七八岁的弟弟了?

  不过据京兆府某不知名小吏酒后所言,那些居心叵测的谣传,都是在燕王不愿离京,却被逼赶走之后传出的。

  谣言终究是谣言,影响不了朝局,赵王依然是威望滔天的大皇子,燕王依然待在幽州边境,只是之前名声不显的齐王,近日却经常出现在朝臣们的耳中。

  又是一个热的无法入眠的夜晚,天刚蒙蒙亮,李府一辆马车,在群玉院停了一会,便匆匆出城,向昨日苏家车架离开的方向而去。

  苏瑾近日跟着管家去了苏家附近的盐庄,据说祖父去世不久,苏府也开始了煮盐贩盐的生意,只是一直没有做大,产盐只供应武定府,并未向外流出。

  煮盐的方法由来已久,在炎黄时期便开始了,《世书》记载:夙沙氏煮海为盐。《吕氏春秋·用民》中也有:夙沙氏子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的说法,这个夙沙氏,应是炎黄时期的人物。

  几千年来,沿海地带便一直有人煮盐为业,或是为朝廷工作,或是煮私盐,一直都是沿用类似的方法。

  “你们就没想过晒盐吗?”

  苏瑾见煮盐效率并不高,随口向管家问了一句。

  “晒盐?少爷还有其他制盐之法?”

  管家有些纳闷,他从来都没听说过晒盐之法,得到了确切的答复后,苏瑾知道,他计划中给李瑜准备的大功,终于到了。

  回到庄园不久,苏瑾正在整理晒盐之法,灵儿正在和画儿研究怎么把海螺号子吹响,门口传来一阵杂乱的马蹄声。

  几辆马车离庄园很远,就被护卫拦下。

  苏瑾刚整理完晒盐之法走出房门,便听到了灵儿惊喜的喊声。

  “灵雨姐姐,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