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百七十九章 携美往邺城

  建安八年的动荡并没有对淮南造成影响,周围的变动最多只是让曹植关注一下,并定下应对之策而已。事实上,整个淮南这一年都在平稳发展,农业、商业、工业三方面已经开始有所交集,并互相影响。

  而且,今年也是淮南免田税的最后一年,曹植早前已经定下基调,田税从明年开始恢复,不过只征收十五税一。这可说是一个极低的税率,纵观大汉四百年,只在文景时代才有,后来的田税一路提升。

  听到淮南明年开始只征十五税一,所有百姓都松了口气。开始时他们还担心,免了三年田税,曹植会加大税率,让百姓补回来,现在看来显然是他们多心了。

  说实在的,曹植对征收田税其实不太感冒。农民们一年辛勤耕作,所得极少,而且其中还有天灾、害虫的损失。就算不征田税,曹植也不会觉得过分。

  只不过,这时代毕竟不是后世,对各种突发事件应变度不够。而且现在商业才刚刚起步,单凭商税不可能填补财政支出。

  其实这三年来,淮南一直在亏钱。之所以还能支持,主要是开始的时候军队不多,另外曹植拿自己的产业来贴。毕竟天然居、茶坊等数年盈利不少,另外上次兑换小钱之事,曹植从袁绍那里掠夺了大量的钱财。这些钱加上正确的商业操作,倒是勉强能保证刺史府的开支。既便如此,曹植多年来所挣下的家底,基本都赔了进去。

  但是,随着张辽三万大军进驻,以及淮南招纳的部分新兵,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刺史府直接可以宣告破产了。

  田税,其实是一个最实在的税项。它并没有像商税那样有着虚高的附加值,全是实打实的。故此,田税一直以来都是最为稳定的税源,不会受外界干扰太多。

  而曹植开田税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刺史府有稳定的收入,最起码能维持基本支出。接下来的其他部分,还要看商税。

  现在的商税仅仅是国内几个州郡之间的贸易,由于战乱过后的关系,这里面能赚的利润不高。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曹植没有昧着良心去发战争财的原因。但随着海外商路的开辟,这种情况应该会得到很大的改观。

  与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路是直接跟安息、贵霜那边联系,少了中间部分给西域商人赚钱的地方,收益自然更高。除此之外,走海路的成本比走陆路低上一点,危险系数上虽然大些,但如果沿海岸线而行,危险自然会降低。再者,南海诸岛还有不少特产,这些都比西域要强。当然,如果两条丝路都打开了,那就更好。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