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839章 小马过河

这个万岁如果自己不解释一下,就会让人做文章了,但王巨也不是太在意,只要自己提前说了,问题也就不大了。

  赵顼莫明其妙,听王巨解释完后,哈哈大笑说:“朕才勇不比祖宗,但器量却不会逊色于祖宗多少。”

  这话也有一个历史背景,那便是宋真宗为太子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赵匡胤四个儿子,两个儿子早逝,但还有两个儿子活着,赵德昭与赵德芳,但久不立太子,据王巨猜测,可能是长子赵德昭乃是贺氏所生,赵匡胤不喜,赵匡胤一直想立赵德芳为太子,不过赵德芳年龄太小了,于是立太子一事久拖不决,支持王巨这一想法的证据就是赵匡胤晚年一度想迁都洛阳,修建洛阳城的官员正是赵德芳的岳父焦继勋。

  随后赵匡胤在赵普与赵匡义之间玩平衡,赵普下去后,从洛阳城回来,赵匡胤三次亲登三弟赵廷美的府邸,然后烛光斧影悲剧发生。

  大哥之误,导致赵匡义上台后做了两件事,一是将老三发配到了涪陵,二是很早就扶立了长子赵元佐。

  不过赵元佐这个小屁孩不知道政治斗争的残酷,偏偏又知道许多内幕,看着父亲名位不正,即位后还逼死了赵德昭兄弟,又将三叔弄到巴蜀,这种手段让他接受不了,发了疯。

  长子不行了,次子顶上,于是赵匡义立次子赵元僖为陈王,开封府尹,史书称其姿貌雄毅,沈静寡言,其实就是面对父亲的威压,赵元舍吓得不敢说话了。

  在这种煎熬下,赵元僖病死,并且死后,又暴出他府上的小妾张氏专恣不法,打死了许多奴婢。

  这种情况下,没有那个大臣再敢议立太子了,只要立了太子,太子悲催,连带着提议的大臣都要倒霉的。直到寇准进京,在寇准提议下,才立了三子赵恒为太子。

  有一次赵匡义带着赵恒拜谒太庙,回皇城的路上,许多百姓蜂拥而出,拥挤于道路两边,争看皇太子,有人高呼少年天子,山呼万岁。

  为什么出现这种局面,王巨在讲汉朝七王之乱时,还刻意分析了其原因,从西汉历史上讲,汉景帝削藩意义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没有这次削藩,后来王莽也未必那么轻易掌权篡国,然而放在整个历史上来说,这次削藩意义非同小可,且看西晋的八王之乱,南北朝那么多亲王谋乱,同样也剖析了宋朝将宗室子弟放在京城当猪养的原因。

  做为封建国家,皇权能平稳过渡太重要了,即便太祖也承认了其重要性,所以才一再夸赞了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其实吕端的功劳,正是保障了宋真宗能够平稳的接替了宋朝的皇权。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