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822章 是他

苗授低声问:“太保,是真的吗?”

  “难道这还有假吗?”王巨反问道。

  不要小看了这些蕃人,他们都是熙河的精英,王巨说了,他们也未必相信,必然会暗中请人查访一些相关的史书。

  在这件事上,王巨是做不来半点假的,不然就弄巧成拙了。

  而且他说的认同,也极其重要。

  就象一个汉人与一个少民结婚,生下一个孩子,他们认为这个孩子是汉人,那就是汉人,甚至与白种人混血,仍是汉人,只能说是混血汉人,当然了,如果是与黑种人混血的后裔,那多少有些难办了。

  如果他们认为少民是高大上的存在,长大成人后想生多少孩子就生多少孩子,读大学还会加分,平时政府也有补贴,甚至可以公开带着刀逛街……那么将这个孩子定性为少民,以后这个孩子长大后,各方面就会向少民主动靠近,最后成了真正的少民。

  如果在海外,那怕是纯血汉人,但他们认为我就是美国人,欧洲人,中国的啥与俺没有关系,实际这些人已经就不能算是汉人,而是香蕉人。无论他们是什么人种,好将他们看成外国人,甚至敌人了。

  实际就是吐蕃高原上也开始混血,融入了一部分汉人的血液,比如唐军的那些战俘呢,还有两次和亲送去的几万名工匠呢?不可能全部被虐杀了吧。

  因为文明的进步,各族的交流,实际从很早起,中国各族就开融合了。但融成了汉人,还是胡人哉?

  所以这个认同很重要。

  但总的来说,想要河湟融合,比较缓慢。

  以后会陆续派出一些永久的居民过来,那就是保捷,让他们带着家人过来,半民半兵,一边开垦一边守卫各个堡砦。

  时间久了,大家也相互融合了。

  可是这个时间比较长,毕竟与人烟萧条的西夏相比,整个河湟并没有遭到连番的战火催残,更没有苛刻的税赋,虽人烟不及中原稠密,但也不能称为稀疏。

  想大规模迁徙许多汉人过来融合,是不可能的。

  不过只要朝廷往上面引导,会加快这个速度。

  其实王巨不知道的是,史上唃厮啰这一脉系并没有中绝,就象洮州一带姓赵的汉人,最少有十分之一就是唃氏的后裔,也就是从血统论上,他们比那个****还要尊贵。

  不过他们后来全部成为汉人了,而不是所谓的吐蕃人。

  想彻底的融合很难,不过王巨这个新颖的观点宣扬出去,能有利于减少双方的矛盾与隔阂,至少大家都是“亲戚”了。

  也不能怪王巨无耻……宋朝在军费上花费太多了。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