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753章 找骨头(下)

  范纯仁也醒悟了。

  会不会亏损呢,这个王巨是反复考核过的,绝对不会亏本,并且一旦执行后,面向所有群体,十文钱交子恐怕是用得最多的,并且面额很小,这意味着它发行的比例会在五种交子当中是最高的。

  如果亏损,朝廷也不乐意了。

  实际不亏损所在,就是丝料不同,价格不同。

  放在王巨前世,因为金元入侵,对北方沉重的催残,朱元璋在北方普及棉花,桑蚕业已经向苏杭转移了,不存在南丝北丝的说法。以至到了天朝后,北丝不是蚕丝,而是榨丝。

  其实榨丝也不差的,但国内百姓认准了真丝就是蚕丝,于是生产商只好胡来,用一些化学剂退掉榨丝的黄色,冒充蚕丝。这才是画蛇添足之举了。

  因此两个时空,两个区别。

  在现在的宋朝,因为北方蚕生长期长,所以确实相对而言,淮河以北的生丝料略略胜过了淮河以南的丝料,五岭以北的丝料胜过了五岭以南的丝料。

  但不意味着南方桑蚕收入低,北方往往一年只能收两季,江淮之间能收三季,岭南则能收获五季!

  时季上也来得及。

  这时才七月份,岭南正是收获蚕丝的季节,余下地区才刚刚进入末尾,许多人家还没有出售或者织成布绢呢。

  然而这个时季很微妙。

  如果再耽搁下去,朝廷就来不及收购丝料了。没有了丝料,何来的绢交底?

  又要快,又要控制住成本,那么朝廷必然向各地强行摊派科配。

  想一想,这么大数量丝料的科配摊派下去,会害苦了多少桑农?

  所以这就是鸡蛋里找骨头了。

  如果将成本压缩,一易于仿冒,二又要被这些人弹劾成朝廷变相敛财,最严重的是成本压缩后,百姓不认可,那么到时候王巨就等着悲催吧。

  然而现在这几个人,都没有往这三个方面去想。

  范纯仁迟疑一下说道:“不用那么急吧。”

  “尧夫,此子承诺在中书只呆三年,你说他会不会急?”

  “明天我向官家上书。”

  范纯仁入彀了。

  安焘又说道:“尧夫,你相不相信,此子六年内能灭掉西夏?”

  “也许……能吧。”范纯仁又迟疑地答道。

  不说王巨以前的赫赫战功吧,就说那两种新式火炮,威力也非同小可。

  “尧夫,如果我朝再度伐夏,辽国会不会插手,若是插手呢?”

  辽国现在这个皇帝算是半个昏君了。

  所以前年伐夏,辽国才反应迟钝。不过前面听到消息,立即派使发书责问宋朝。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