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725章 断错了

  “朕明天就去三司问一声。”

  可能后人有点儿不懂,认为宋朝官制是为了加强皇权。实际这样说,还真错了。宋朝官制那么坑,非是为了专权集权,而是为了分权,这个权也包括皇权。

  正是因为这个分权,至少在北宋早中期罕有真正的权臣出现,包括丁谓、吕夷简、韩琦与王安石,宋英宗搞濮仪一直没有成功。

  所以才有了这番对话。

  它也是整个变法的缩影,那就是赵顼虽是裁决者,但不是定策者。制订国家政策乃是两府的事,然后上书赵顼,赵顼裁定同意与否。

  现在王巨扮演着定策者的角色,策已定,那么就要到赵顼决,也到了赵顼大力支持的时候!

  “不过……”

  “陛下,想执行齐商税是很想,但可以一步步来,第一步是简化各州县的场务与商税。陛下,臣问一句,对国家贡献最大的群体是谁?”

  对宋朝贡献最大的非是一等户,他们的伤害作用远大于贡献作用。比如商税,有几个一等户豪强规规矩矩地交纳商税,还有耕地,有几个豪强认真的交纳了两税,相反的,大肆隐田隐丁。

  除了豪强,还有一个比较可恶的群体,寺观!包括少林寺,那些武僧的做法,有些真的太丑陋了。

  因此对宋朝贡献最大的群体乃是二等到五等户,他们才是纳税服役的主体力量。

  至于六等以下户,人家连饭都吃不上了,何来的贡献,不过就是这样,一些苛刻的州县仍让他们纳税服役。

  但这个主体还是二到五等户,特别是中间的三四等户。

  这个三四等户不仅是指农民,还包括市坊户,也就是城市户口,工人、商人、服务行业……

  所以王巨提议朝廷先下一诏,整顿场务,将不必要的场务一一取缔,节约国家胥吏的支出,同时明文规订,任何商货只能征纳一道往税,一州之内只能征纳一道过税,一路之内只能征纳两道过税,全国之境,只能征纳三道过税但不得超过三道过税。各商人凭借朱钞做证明,如数交纳商税后,任何场务只有核实之权,但不得用任何形式勒索、扣压商人的货物。

  如果违反者,商人可以向官府诉讼,相关的胥吏也必须严惩不怠。

  赵顼听后额了额首。

  无他,一是李老汉的遭遇,正是李老汉的遭遇,才让王巨愤怒地出手。

  二是王巨以前就执行过类似的政策,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将他的政策搬抄过来,朝廷就可以引用执行了。

  这条策略如果在全国执行,对那些中小商人无疑是一个福音。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