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240章 商屯 马耕

  大明京师,文渊阁内,朱由校正在和大臣们商议着国事。

  近日,辽东巡抚袁应泰给朝廷上了份奏章,以辽东地广人稀粮食不足为由,请求朝廷批准辽东推行商屯,准许商人招募百姓屯田。

  其实,商屯对大明来说并不是稀奇事务。早在仁宣之时,为了满足九边军粮所需,沿边就出现了商人组织的屯田。只不过这种商屯方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只是开中法的一部分。后来随着开中盐法的破坏,加之朝廷并不保护商屯者的利益,原有的屯田逐渐被荒废,商屯也不复存在,九边也渐渐的陷入了缺粮的地界。

  如今,袁应泰再次倡议推行商屯,却和以前不太一样。商屯生产出来的粮食不再专供给边军,朝廷也不再为之付出盐引,完全变成了一种民间的经济形式。只不过,但凡想屯田,必须要招募百姓,产出的粮食也可以缓解当地之需,这对辽东这个刚刚从战乱走出来的边塞之地,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为此,朝中大臣众口一辞的同意推行商屯。唯有朱由校,只是在原则上同意屯田,却对袁应泰提出的商屯细则提出了异议。

  “辽东本是苦寒之地,即便是从关内招募百姓,也很难召集够足够数量。而且辽东粮食亩产量低,关内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很难让商人获得大量利润。”朱由校向大臣们解释着自己的想法,“为此,朕以为辽东屯田,应当着重推行牲畜化、良种化,并采取大农场的形式,尽力使少量的人能耕种更多的土地……”说着,朱由校看向了徐光启,这个内阁首辅现在还直接掌控着农业署,负责着全国的农业生产,“内阁要和辽东地方一起,向周边部落施加压力,确保在辽东推行马耕。”

  马耕指的是用马来作为耕种的畜力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这是一种和牛耕整体上不差上下但效率上大大优胜的耕作方式。

  中国的马耕技术出现的很早,这点在老子的《道德经》上就可以看到,但有确凿历史记录却是在汉代。汉武帝时冶铁技术得到发展,铁制农具大量出现,马耕和牛耕就在中原地区十分普遍。

  只不过由于中国长期缺马,实在不能满足民间耕种之需,加之马耕不能在水田耕作,这种优秀的耕作方式就没有在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反倒是遥远的欧洲,由于黑死病等疾病肆虐而长期地多人少,马耕技术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马耕?”黄嘉善笑了,“皇上真乃圣明天子,这推行马耕,正可谓藏马于民间,到时候……”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