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十七章 元宵佳节 风云初起

自沈慕远接到圣旨北上,因大运河冰封无法通行,沈慕远一行人只得从路陆赶赴顺义。这一路上车马颠簸自是不必多说,众人因风雪耽搁的时间就有不少时日,所以直到元宵节的前三天,一行人方才赶到顺义府。

  到了顺义府后,沈慕远并没第一时间来见姐姐沈幼仪,而是一直在清理上一任知府积留下的政务。一直忙到元宵节这天,他才有时间带着秦疏影一起,去拜见四年未见的姐姐。

  三人见面寒暄几句,随后便来到了听风阁叙话。

  听风阁内茶香袅袅,沈幼仪放下手中的茶杯,看向对面的弟弟和弟妹:“在外这四年,你们过的可还好啊?”

  她这话说的沈慕远一愣,沈慕远以为她会先质问自己,都四年了为什么还是没有一儿半女。但旋即沈慕远就反应了过来,表示自己这些年在浙江过的还不错。除了公务比较繁忙之外,和离开顺义之前也没多大差别。

  听他说起公务,沈幼仪便将顺义城现在的状况,以及已经开始推行的民兵制和习射令、针对四大家族的商战布局、把蓝止玉留在顺义的目的、钟元白三晋招兵的计划,全都详详细细的给他说了一遍。毕竟沈慕远是顺义城的知府,这些计划他都必须知道而且必须参与,否则没了他的支持,这些计划将很难执行。

  随着沈幼仪话音的落下,听风阁里一片寂静,沈幼仪看着夫妻两人,等待着两人的反应。

  秦疏影看着她没有说话,只在心里想着,姐姐这是要当武则天吗。她不敢相信,这么多事都是短短一个多月办到的。

  而一旁的沈慕远则是满脸惊愕的看着她:“姐姐,你到底要下一盘多大的棋?我观你这种种手段,姐姐你该不会是想逐鹿天下吧?”

  沈幼仪站起来走了两步,然后在原地来回踱着步,她的手还下意识的转动着舍利子。对面的沈慕远一见她这动作,心里便觉得好熟悉的画面,这个动作他可是四年未曾见过了。

  片刻过后沈幼仪停下了脚步,猛的转过身来看着他:“如果我说只是为了自保弟弟你信不信?”

  “信!”沈慕远脱口而出。

  “那好,我们接下来在谈谈北方建奴的事情。”

  “这是车马行传回来的最新消息。”沈幼仪拿出一封密信,将密信推到了他的面前。

  望了她一眼,沈慕远这才接过密信直接拆开看,一旁的秦疏影也偏着头和他一起看。

  密信中说,除夕节当天盛京沈阳突然出动两批人马,一批人马由皇太极率领去往朵颜三卫的方向,一批人马则有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去往蒙古方向。

  “建奴这是要三方联军攻我大明!”沈慕远神情骇然的看着手中的信件。

  不得不说沈慕远的战争嗅觉极为敏锐,单凭一封密信他便以猜出了后金的意图。

  “相公,建奴也有可能只是游说朵颜三卫同意借道,然后联合蒙古的林丹汗。”

  “疏影这点可能性不大,我一直都让车马行关注关外的情况。过去的一年,不论是朵颜三卫还是蒙古诸部,他们的日子都不好过,所以极有可能会答应建奴的联军提议。然后来我大明抢劫一番,缓解他们的粮食问题。”

  话说到这里,三人都不约而同的陷入了沉默。

  嘭……嘭……外面传来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

  过了许久沈慕远率先打破了了沉默:“所以姐姐打算练多少人马?”

  沈幼仪探出一只拳头,沈慕远摇头,沈幼仪伸出一只手掌,沈慕远还是摇头。

  “不能低于三万!没得商量!”沈幼仪失去了耐心。

  这次沈慕远没有再摇头,他开始思考在顺义偷练三万精兵的可能性。思考了片刻他点了点头:“三万精兵没问题。难点在于战马和武器。”

  沈幼仪微微一笑,她刚刚早就想到了办法。战马她根本没打算买,眼下处于冬季,蒙古战马无法运送到关内,至于别的劣等马则没在她的考虑范围内。她望着沈慕远:“我们只守城要战马干嘛?所以只要解决武器便可。”

  只守城这个办法,这是沈幼仪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之后,想到的办法。她很清楚,就算他们现在有足够的战马,骑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另外开春后会有一百五十万石粮食运到顺义,再加上商战之后,缴获四大家族的余粮,她有信心,就算顺义被围困一年,她也敢保证城内不会饿死一个百姓。另外还有民兵制、习射令、三晋招兵,三管齐下,她不信还守不下来一个小小的顺义城。

  望着满脸诡异笑容的姐姐,沈慕远只觉得此刻的她,有一种睥睨天下的霸气,仿佛那乾坤日月都被她握于一掌之间,只需她弹指一挥,便能让天地变色、山川崩裂!

  收敛了一下心神,沈慕远认真的说:“姐!这么多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你一直都是对的。”

  沈幼仪听他这话没有多大反应,但一旁的秦疏影不可思议的转过头去望着他:“相公从前不是最不喜这种见不得人的手段嘛?比如那偷练兵马之事?”

  “这些时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整个天下都变得浑浊不堪,那么清白就成了一种罪。所以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黑与白,只有人心的善与恶。哪怕是见不得人的手段,只要结果是好的,用的人、心是向善的。又有什么手段是不能用的?”沈慕远自嘲的笑了笑:“反倒是我从前太过执着了,看的不够透彻。”

  一旁的沈幼仪走到他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小远,一城知府所管之事,可不是清吏司所能比的,你还得找个帮手帮你才是。”她这话说的虽然委婉,但沈慕远哪里能听不出来,姐姐这是在说沈家后代子嗣的事情。

  “姐姐请放心,这次北上顺义之前,弟弟我已经请了一位高人前来顺义。此人的名字姐姐你一定听过。”

  一听他这话沈幼仪立刻就来了兴趣,什么人值得如此推崇?而且还是高人?这天下能在她沈幼仪面前称高人的可还没有几个。

  见她不说话,沈慕远也不心急,只等着她忍不住来问自己。可惜这次沈幼仪却一反常态,始终不问他这位高人是谁。这下可急的沈慕远犹如百爪挠心。

  过了半晌,沈幼仪终于说话了:“此人是谁?有甚才能?值得你如此推崇?”

  “泰昌钱庄缔造者!”

  “赵宪之!!!”沈幼仪几乎是脱口而出。这人她太知道了,要说单论商道才能,她最佩服的人便是赵宪之。此人年仅二十二岁,便已是威名远扬的南直隶首富,其身家之丰厚,是李家、沈家两家之和的数十倍还多,而李家的财富在北直隶是能排的上名号的,由此可见这赵宪之的财富到底有多恐怖。此人到底有多少钱,这天下没人知道,因为赵宪之自己也不清楚,他自己到底有多少钱。

  与此同时李府的东厢房。

  今日阿金刚回到顺义就四处寻找钟元白,结果找了一圈也没能找到钟元白在哪。无奈之下阿金便来了李府,结果一问李一飞才得知,钟元白此刻已经去了三晋。

  得知钟元白去了三晋,阿金倒是犯了难。他回来时师公让他带了一封书信交给钟元白,可眼下钟元白远在千里之外的三晋地区。若是书信交代的事情急着办,等他去了三晋找到钟元白岂不是误了大事。犹豫再三,阿金决定将书信先给李一飞看看,如果真事什么大事,他也能拿个主意。

  想到这里,阿金拿出书信递给了李一飞:“公子,这是师公让我交给公子的书信,小的怕书信中交代了大事,不敢耽搁,所以还请公子一观。”

  李一飞有些犹豫,但转念一想他和钟元白算是合作关系,替他看封书信,应该不算太过冒犯,于是也就接过书信,直接拆开了看。

  片刻后书信看完,李一飞抬头看着阿金:“书信里也没说什么大事,只是说元白的大师兄辛长龄如今在三海关任职。其余的没说什么。”说罢他将书信还给了阿金。

  这书信的内容看似没说什么重要的事情,但阿金却是知道,昔年离开苍龙山时,师公曾说过,若是来日借得东风,便会告知公子辛大哥的下落。当初师公那么做,是因为公子性格执拗,怕他明知事不可为,偏要逆天而行,最后害得师兄弟两人都搭上性命,所以才没告诉公子辛大哥的下落。如今看来师公是觉得时机已经成熟,这才将辛大哥的下落告知了公子。

  心中有了判断,阿金当即便将心中的想法告诉了李一飞,让他做出决断。

  听完阿金的讲述,李一飞第一时间便想到,或许可以写一封书信交给阿金,让他去山海关联络辛长龄。说不定来日建奴南下,他手下的兵马,也能够起到一些作用。念及此处,李一飞当即便让岳夕颜写了一封书信,然后让阿金带着书信明日便赶往山海关联络辛长龄。阿金心知此事重大,当即便应了下来,拿着书信离开了李府。

  阿金刚走,车马行的管事们就走了进来。由于李一飞腿脚不便,所以他在接手车马行之后,就让所有管事们,若是有事可来李府向他禀报。

  望着面前一同前来的三位管事,李一飞知道必然有大事发生,

  不敢耽搁立刻开口道:“三位都坐吧不必多礼,还是先说事吧。”

  三位管事各自落座之后,当前便有一位管事起身说话:“二公子,关于日前大夫人在顺天遭到刺杀一事,调查已经有了眉目。”

  闻言李一飞的眉毛不自觉的抖了抖,这事他是瞒着沈幼仪调查的,关于刺杀一事沈幼仪只字不提,李一鸣便嘱托他来调查这事,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结果。

  “快说说看!”李一飞很好奇,什么人能让沈幼仪如此忌惮,被刺杀了却不敢报仇。

  “是!二公子,具调查结果来看,这次刺杀行动乃是京城车马行同行所为。而且相关证据也表明,有实力买通四十多名手刺客出手,又与李家有过节的,只有京城的张家。”

  话说到这里李一飞已经明白了,难怪沈幼仪如此忌惮对方。原来对手是当今天子的老丈人。

  “看来此事还得从长计议。”李一飞心里略一思索便决定先将这事放在一边。他转头看向另外两位管事:“二位有何时要禀报?”

  “启禀二公子,我二人前一同前来其实是为了一件事。日前大夫人嘱托我等,搜罗各地零散的铁矿石和制作弓箭的材料运回顺义。目前第一批铁矿石和材料已经运到了顺义,小的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些东西,以及后续的又该如何处置。”

  李一飞押了押手让他坐下:“廖掌柜将货物送去衙门交给沈知府,他自会有安排。”

  虽然此时的沈慕远还在李府,才刚刚知道他们的计划。但李一飞相信,沈幼仪能够说服他。

  诸事安排妥当三位管事告辞离去,李一飞转头看向坐在一旁的岳夕颜,发现她似乎是在走神,于是打趣她:“娘子怕是听的快睡着了吧。”

  “没有啊,相公你看。”岳夕颜扬了扬手中的书:“这本《三保太监西洋通记》可有趣了,我在想里面说的满剌加是不是真的。”

  看她手中的书,李一飞目光一凝!这不是郑和西洋通记吗!

  “娘子快给相公看看那本书。”李一飞急切的伸出手。

  岳夕颜哦了一声将通记递给了他。

  接过通记李一飞粗略的翻看了一遍,这通记中不仅记录郑和七下西洋所去过地方的人文、地志、物产,而且就连海船建造之法也详细的记录在内,甚至在书本的最后几页,还配有详细的海图、季节性洋流对航船的影响,以及沿途的淡水补给点。

  许久之后李一飞放下手中的通记,目光看向窗外升起的月亮,一个关于海外贸易的计划,也开始在他的心里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