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二十九章商务二局

  胡秋青在辽阳只停留了三日,便急匆匆地返回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平原。

  在这短短的三日里,苏翎又从辽东经略袁应泰处为胡秋青拿到了数道公文,以辽东经略袁应泰的名义,致书辽东巡抚王化贞,令其继续给予胡秋青一部粮饷、军需拨付。同时,苏翎也与辽东经略袁应泰谈了许久,最终让袁应泰不仅对由胡秋青选择一处合适的地点开启马市表示支持,并另有了新的想法。

  当然,以辽东经略袁应泰对朝中事务的熟悉程度,自然是不能以马市这样一见便知的名义行事,仍旧是按袁应泰说的那句话,凡事做了再说。如今只要对辽东局势有利的,袁应泰是完全赞同,并会主动补充苏翎所虑不周之处。比如苏翎与赵毅成所设想的,欲使那些山海关内的商人主动贩运商货前往蒙古交易的法子,便是由袁应泰想出的一个好办法。

  其实,袁应泰的办法也不算是新的东西。大明朝以往便有数种令山海关内直至江南一带的商人主动运送粮草、商货前往辽东的办法,用以弥补朝廷运力的不足。不过到最后,均是因各地官吏盘剥过重,以至商人们谁也不愿干这赔本的买卖,最好的状况,也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略略持平的结果。

  这些弊端,辽东经略袁应泰当然清楚,所以,袁应泰又给少年天启皇帝上了封奏书,请求恩准关内商贩无论大小,只要愿意往辽东贩运商货的,一律放行。这不论是海运,还是陆路,只要持有特许的通关文书,沿途的关隘、哨卡均不得阻拦,并应给予相应协助。

  这封奏书是洋洋洒洒足有万言,袁应泰充分发挥了其一只笔的生花效果,将整个辽东的过去、现在、将来,是说得详而又详,弊端几何,是效果几何,都一一列明阐述。其中最重要的,是袁应泰将整个辽东日后所需的军用粮饷以及治理民事所需巨额费用,都做了初步估算,那数目当然是要吓死一应户部、兵部官员的。当然,袁应泰随即笔锋一转,转而说起这商路畅通的好处,且其能节省多少费用,也是略作估算,前后对比,这结果便一目了然。

  自然,这其中核算的银两数目到底是不是准确,已无人核对。如今单是给苏翎拨付的军饷,内帑便有三百万两,至于前面拨付的银子却换来一败涂地的那些总数,更是令一众官员头痛。袁应泰的这封奏折,无疑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当然十分例外的没有人反对。天启皇帝当即恩准,且是亲笔披红,令部当即办理。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