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6章 村中喜事

“刘阿婆,来一块豆腐。”

  自从付平悦说喜欢吃豆腐,她几乎隔天就会买一块回去,自然也就成了刘家豆腐摊子的常客。

  “怎么,你家平悦又馋嘴了?”刘阿婆打趣道。

  “哪里是她馋嘴,是我喜欢吃呢,主要还是吃不起肉啊。”付子莘哈哈笑着。

  刘阿婆笑着说,“你等我一下,我有些东西给你。”

  没一会儿,刘阿婆抱着一大堆衣服出来。

  “这是大妹家孩子穿剩下的,我讨了来,你拿回去。”

  刘阿婆早年丧夫,独立抚养一儿一女长大。

  儿子是村长刘福来,也就是大家常叫的刘三哥。女儿刘福妹嫁到隔壁镇上,家里开了个杂货铺子。

  两个孙子刘常顺和刘常有均在县里念书,大的十五,小的十四。

  独一个孙女刘常云,也是十岁大了,在县里的绣坊学艺。

  刘福妹前头生了个女儿,有十二岁,后来一直未生育。直到前几年,生下幺子,现在三岁有余。

  因福妹婆家小有资财,颇为疼宠这个小孙子。

  衣服都是新做,每年有好几套,连带着孙女每年也能穿上两身新衣。

  前几日,刘阿婆去小梨镇看外孙,听到大妹说婆家亲戚打秋风,想让她把孩子们那些不能穿的衣服全送给他们。

  这户亲戚刘阿婆也是知道的,好吃懒做,不务正业。

  大妹不想给,因此刘阿婆把衣服要了来,送给付子莘。

  “都是半新的,大妹家孩子每年不缺新衣,这些都是穿不了的,你村长叔家也用不上。”刘阿婆说道。

  付子莘欣然接下,“谢谢刘阿婆,一会儿我带孩子们来道谢。”

  “搞这些干嘛,快拿着东西回去吧。”刘阿婆挥挥手。

  付子莘带着东西离开,没听见刘家交谈的声音。

  “躲在窗户后面看什么看?”刘阿婆冲着屋里吼了一声。

  里屋没有回应,过了一会儿,村长刘福来的身影出现在院子里。

  “站在院子里干啥?”刘阿婆没好气。

  “我还以为你拿这些衣服回来干嘛,没想到是给付家姐儿的。”

  刘阿婆看了刘福来一眼,语重心长道:“虽然非亲非故,但是我看见她就仿佛看到了当初我抚养你和大妹。就当是同情好了,咱们家有了余力,帮一帮也没啥坏处。”

  “有些时候,一点小事就能让别人记一辈子。”

  刘福来也想起了往日经历,“娘,我和大妹都会好好孝顺你的。”

  村西头,付家茅草屋。

  “阿悦,我回来了。”付子莘将手里的豆腐递给付平悦。

  因天气更加凉了,平安和平喜一身单薄衣服,不能出屋子玩耍。

  付子莘将衣服放在木板床上,把布绳解开,竟有五套衣服。

  两身女孩家的衣服和三身小儿穿的衣服,这个季节穿正好。

  付子莘在村中木匠家买了个木桶和木盆,花了五十文钱。

  昨天在家,付子莘特地给两个小子洗了澡。

  正好,今天就穿上新衣服了。

  付子莘将平安和平喜身上的破衣服脱下来,换上新衣。

  “哇,平安和平喜有新衣服穿了。”

  付平悦把豆腐放好,进得屋来,看见两个弟弟穿了新衣服,高兴道。

  衣服略有些长,付平悦帮忙将袖子和裤脚卷起来。

  付子莘指着床上的两套衣服,“还有呢,我们家悦姐也有新衣服。”

  付平悦抱着新衣服跳起来,然后听姑姑的话也换上了新衣服。

  但是小姑娘马上又不开心了,“姑姑,为什么我们都有新衣服,而你没有呢?”

  “如果这衣服是买的,那姑姑肯定给全家都买上一套。但是这不是买的,是刘家阿婆好心送给我们的。”

  付平悦才七岁,有了好东西能想到自己,这让付子莘十分感动。

  “刘阿婆?那为什么不给姑姑送一套?”付平悦有些不解。

  “平悦,刘阿婆是心善,平日里关照我们、送东西给我们都是情分,但这不是本分,她可以给,也可以不给。”

  付子莘看付平悦仍旧一副懵懂的样子,“总之,刘阿婆对我们家好,这都是莫大的恩情,难不成你不相信姑姑能挣到一件衣服的钱?”

  “不是的,姑姑肯定可以的,姑姑最厉害!”

  在付平悦心里,姑姑就是最厉害的人。

  下午,付子莘和付平悦一人抱一个小子,往村长家走去。

  进到院里,付平悦就跪到地上,给刘阿婆磕头。

  “阿悦,叫太婆。”

  付平悦嘴甜地说道:“太婆!多谢您送的衣服,我和弟弟们都很喜欢,以后我们长大出息了报答您。”

  刘阿婆赶紧去扶付平悦起来,她摸了摸付平悦的头,“好孩子。”

  道完谢,付子莘就带着侄子侄女回家去了。

  几人才刚走,刘阿婆的好姐妹上门来,因她娘家姓张,因此叫她张阿婆。

  张阿婆共育有五个女儿一个儿子。

  “妹妹,有件好事跟你说。”

  “什么好事,你家媳妇生了小子?”

  “中了中了,还有就是老幺遇上贵人,调到京中任职了!”

  老幺就是张阿婆的小儿子,叫刘耀祖。

  他和村长刘福来同岁,不过刘耀祖兴许是名字取得好,读书有几分长进。

  后来中了进士,做了个县官。

  “这可是真是大好事,那耀祖是不是要回家来?”

  自从刘耀祖去到任上,已经有三年没回家了。

  “本来是在回来的路上的,但是媳妇有着身子,行到半途竟然提前发作。早产生了个儿子,媳妇要坐月子,孩子也经不起折腾,所以决定不回来了。”

  刘耀祖的妻子是他县学先生的女儿,成亲后两人都在一起,没有分开过。

  去县里任职时,妻子也就一同跟了过去。

  “也是,孩子重要,况且这也是头胎。”

  刘阿婆也是非常高兴,“停在哪个府了?亲家知道不,你们要不要过去照看?”

  “在临安府,亲家的老家,去年亲家去了临安府的府学教书,现在媳妇儿住在亲家家里。”

  “还好身边有老人帮忙,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去临安?”

  “老幺说,媳妇儿有亲家照看,不用担心。来年开了春,我和他爹一起去临安,接了媳妇儿和孙子一起去京城。”

  张阿婆接着道:“我和老幺他爹商量了,我们打算出钱办个流水席,也不要随礼,一家给一点碎布,拼起来缝个百家衣,保佑小孙孙健康平安。”

  “好事呀!对了,我这有一事麻烦你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