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二卷 第二章 初 见

同学们有顺序地排队离开操场后,赖主任将我们介绍给全体教师,随后我们到高中部各个教学部报到。

  我和四名男同学、李丽来到数学语文教学部,黎明主任将我们六人分别介绍给将负责我们实习工作的老师;我和张男一组;李丽和张远一组;王平和刘正一组。

  我和张男的实习指导老师是黄蓉若,互相介绍后,黄老师热情的与我们握手并说道:“黄北联中欢迎你们,祝你们在实习工作期间顺利、愉快”。

  我和黄老师视线相撞,他就是早上李丽喜欢的“小长老”,§№‰β我的呼吸停顿几秒,与我握手时,他的手是有力的温暖的;特别是他的黑色眼睛大而幽深好像会说话;嘴角微微上扬好像是见到多年未遇的老友,又熟悉又亲切更似曾相识。

  “喜欢这里吗?”突然被他一问,吓得我脸上发热一直烧到耳后根,心一直扑通跳个不停,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还好,”我简单而急促地回答他。

  他低低的笑着说:“来吧,指着旁边的两张桌子,让我们使用,又拿出自己的教案和课本让我们先熟悉一下。”

  第二节课我们将一起去听他的语文课。

  我细看教案,里面是《离骚》的课程;同时,教案中有一丝桂花的香味飘渺而来,我贪婪地呼吸着,无心顾及看教案。

  “玫雅,你看的是哪一课的教案?”

  “我看的是《离骚》课的教案,”我小声地搪塞张男的提醒。

  我用眼睛轻扫四周,还好没有人注意到我,我赶紧静下心来认真、仔细地阅读黄老师的教案;

  黄老师的字体刚劲有力,层次划分细致;从《诗经》的“诗体”到《楚辞》的“骚体”;从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到疑难字、词都标注出来,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同时,朗读的节拍、重音也一一标注从来,为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提供了依据和氛围;

  另外,引导学生努力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艺术价值也列出提纲;最后,教案提出了重点问题让学生去查阅相关书籍及完成有关书面作业。

  第二节课上课的铃声响了,我和张男跟随黄老师来到高二.三班。同学们已在座位上坐好,黄老师将我们介绍给同学们,随后我们坐到教室的后面,黄老师正式开始讲课了。

   5月中旬的阳光非常明媚,不经意地透过薄薄的云层,化作缕缕金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清风缓缓地、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白杨树上的嫩绿叶沙沙作响,此时听课甚是惬意。

  请同学们翻开语文课本第十三课《离骚》,王鹏同学请朗读课文的第一段至第二段。黄老师的中音略带磁性,不意间就会被他的语音深深地吸引住。

  黄老师身高大约1.75米左右,一头浓密的黑色卷发,皮肤略白,三十岁左右的年龄,一张睿智的脸上有一双大而幽深的黑色眼睛,高挺的鼻梁和微薄的嘴唇;他的上臂的肌肉发达、宽阔的肩膀和胸,狭窄的腰部、背脊挺直、蕴含着坚韧和力量;再配上这件浅蓝色的衬衣和黑色裤子,更比同龄人尽显年青和独特的气质与魅力。

  我出神地看着黄老师的眼睛,脑海里找寻着一双黑色的眼睛,好像在哪里见过?

  黄老师抬起头扫视同学们,我的眼睛正好与他四目相对,他迅速把视线移开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我囧得赶紧低头看课本。

  黄老师给朗读的同学提示了朗读骚体诗的节奏和规律要求,又指导同学们在课本中勾出生字的读音、划分基本句式、分析骚体结构。黄老师用他磁性的嗓音给同学们讲解“屈原”伟大的一生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之间进行斗争的历史;他的一生既有浪漫主义精神又有爱国的政治和文学情怀,也是一位失败的改革家。但他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不可多得的瑰宝。

  屈原投江抗争之日,民间以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来祭祀他;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创作的《楚辞》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最后,黄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今天的语文作业:

  1.朗读课文1段至3段,并背诵;

  2.预习并阅读后面的部分,划出多音字及文中诗人追求理想的诗句;

  3.以第一人称写出800至1000字的屈原改革抱负和治国理念的文章。

  同学们在认真做课堂笔记,我们实习老师也在自己的实习教案中认真地记录着.......大家跟随黄老师的讲解仿佛进入屈原的世界,仿佛看到屈原诉说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改革抱负,一腔热血最后在昏暗、嘲讽、排挤、无助中一步步走向汨罗江.......。

  下课的铃声响了,所有人都意犹未尽地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黄老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