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十五章 朱允熥和朱允熞的进展

墨家的事解决了,朱允炆又清闲下来。

  《技艺》杂志的问题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只等文业安他们将杂志的内容结构确定下来就行。现在杂志已经开始接受投稿,等把文章选择审议完毕,就可以创刊了,朱允炆的创刊语也就派上用场了。

  如今已经是十一月中旬,冬至日祭天的事已经开始准备了,朱允炆打算在年前把今年他做的事梳理一遍。

  明年就是乾圣元年,朱允炆要用全新的姿态去迎接。

  首先是他的兄弟俩,朱允熥已经在户部待了快五个月了,应该对户部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朱允熞自从学了数学以后就无法自拔了,每天除了向母后问安以外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宅在屋子里写写画画。

  太后吕氏得知了朱允熞的情况,劝了朱允熞好几次,但还是没办法把他拉回来。

  吕氏只好派太医守着朱允熞,生怕他出什么事。

  要知道现在朱允熞才14虚岁,虽然在现在已经是结婚年龄了,但很明显他仍然是个孩子。

  为了学数学,朱允熞现在都不去学堂上学了,要知道学堂和他的王府都在东安门到西安门这条大街上,中间就隔着几道门。

  夫子是国子监的教授,已经跟朱允炆抗议好多次了,说这不合规矩,皇室子弟都要进入其中学习,现在朱允熞不去,让其他皇室子弟怎么想?

  朱允炆不想勉强朱允熞,从五六岁学习四书五经一直到十四岁已经足够了,学多了也没用。

  面对夫子的告状,朱允炆每次都是打个哈哈糊弄过去,从来也没一个准信说到底让不让朱允熞去学堂。

  夫子见朱允炆并不劝说朱允熞,在找了几次以后也就听之任之了。

  “李元,你去把朕的两个弟弟找来。”

  朱允炆准备问问他们这几个月学得怎么样,是不是可以给他们新任务了。

  朱允熞很快就过来了,王府离乾清宫非常近,朱允熥现在在户部,所以要慢一些。

  “见过皇兄。”

  “允熞过来。”

  “是。”除了朱允炆,在这皇宫中没人把朱允熞当孩子了,就算是吕氏也认为等守孝期过了马上就得给他找媳妇。

  但在朱允炆看来。14岁才刚上初中,青春期才刚开始,离成熟还远着呢。

  在这皇宫里,也不需要他早熟挑起大梁。

  朱允炆让朱允熞坐在他的旁边,问道:“允熞的数学学得怎么样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没有?”

  “皇兄,你那本书我早就学完了,全学会了,你出的那些题都是很简单的,只要搞懂了那些莫名其妙的字母。”

  朱允熞在朱允炆面前也很自在,他发现在他爷爷的葬礼以后,他的皇兄对待他的态度好多了,再也没逼着他好好学习。

  “那你现在在学啥?”朱允炆知道朱允熞是数学天才,对他说的也没感到诧异。

  “我现在在重新看以前算学的书,里面的题目有些还是很难的。”

  “现在看起来相比于题目的难度,他们的表述方式更让人头大,所以我一边看一边把他们都用数字和字母表示,那些描述性的话语我也将他全都写成白文啦。”

  “你写的在哪,给我看看。”朱允炆没想到朱允熞年纪不大,干的事不小。

  “那我现在就去拿。”说完就跑出去了。

  朱允炆看着飞奔而出的身影,都还没反应过来呢。

  不过回来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匆忙了,因为是和朱允熥一起来的。

  “允熥也来了,过来坐。”朱允炆示意他在另一边坐下。

  “谢皇兄。”朱允熥就客气的多。

  “皇兄你看,这就是我做的。”朱允熞将书稿举到朱允炆眼前。

  朱允炆接过来一看,倒也不是特别多,不过能看出来的确是用心了。

  简单的翻开一看,写的的确是不错,参考了《初等数学》的体系对《周髀算经》进行了重新编排,比以前通俗易懂得多。

  “干得不错。”朱允炆夸赞了一声,“这只是《周髀算经》的吧。”

  “不是的皇兄,后面还有《九章算术》的呢。”

  “还有《九章算术》的?”

  朱允炆往后一翻,发现《周髀算经》只占了一半,另一半是《九章算术》。因为用数字表示数学题比用汉字简单的多,所以整理以后比之前的《周髀算经》的书籍要薄一些。

  “我是依据刘徽所注的《九章算术》进行整理的,现在还没有整理完。”朱允熞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你已经进展很快了,这才几个月,除了学《初等数学》,还对《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做了整理。”

  “这几个月没贪玩。”

  “等你把《九章算术》整理完就休息一下吧,你可以去墨东河那里看看。”

  “我不用休息,做这个不累。”朱允熞摇了摇头,没看出朱允炆其实是想让他帮帮墨东河。

  “不累那正好,去墨东河那里,那里有好东西。”朱允炆对朱允熞眨了眨眼。

  朱允熞一愣,再没有说话。

  朱允炆也没有再说下去,而是对朱允熥道:“你在户部怎么样了?”

  朱允熥知道朱允炆叫他来就是要问他这件事,整理了一下语言便道:“回皇兄,皇弟在户部还好。”

  “刚进入户部的时候,因为什么都不懂,在户部闹出了不少笑话。”

  “但因为皇弟在户部虽然地位高,但是不管实事,所以户部的人也没有嘲笑的。”

  “尚书郁新也很照顾我,告诉了我许多户部的事情,比如户部是如何运转的。”

  “在前一阵子收税的时候,郁尚书又告诉了我许多收税的事。”

  “其他户部官员对我也很照顾,我有什么问题他们也会解答。”

  “我在户部待了一个月以后,就和郁尚书商量把皇兄发明的数字推广下去。”

  “郁尚书是同意了的,也吩咐下面的人要跟我认真学。但在教他们的时候我还是发现了他们对此的排斥。”

  “有几个官员尤为排斥,虽然不会明面上反对,背地里却想联络起来抵制数字的推广。”

  “嗯,这件事郁爱卿跟朕说过。”朱允炆点了点头。

  “后来锦衣卫将这几个官员贪污的罪证告诉了我,我又将其告知了郁尚书,将这几人捉拿问罪,此后风气才好了起来。想必这也是皇兄安排的。”

  “在收秋税的时候,户部上下已经将这些数字应用到收税当中了,果然比以前快了很多,计算也方便了。”

  “就是有一个问题,这些数字或者字母一不小心写错的话不太容易发现。”

  “不过户部计算都是要验证好几遍,所以问题不大。”

  “现在我正在教他们复式记账法,这个有些复杂,他们学习的有些慢。”

  复式记账法是朱允炆在中秋节过后交给朱允熥的,没想到现在就用上了。

  “你对复式记账法都学会了吗?”朱允炆问朱允熥。

  “是,皇弟本来学了一个多月就对他们讲解,一看是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讲的时候也是磕磕绊绊的,那时候我羞愧的要死。”

  “现在我已经好多了,不懂的地方就同那些官员们一起学习,而且温故而知新,教他们的时候我对复式记账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能在一堆人面前当老师而不紧张害羞,还是在不是很会的情况下,说明朱允熥的心理素质变好了,也就是脸皮变厚了。

  “允熥的进步也很快。”朱允炆夸了一句。

  这可是未来的大明皇家银行的行长,心理素质不过关怎么行。

  “你就先安心在户部待着,你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接下来你要学习的重点是钱。”

  “钱?”

  “没错,就是钱。金银铜为什么能够成为钱,你想过这个原因吗?为什么在大明不把金银作为法定钱币的情况下,在民间金银仍然是最受欢迎的?这是不是说明金银比朝廷的诏令有更强大的力量?”

  “而你要研究的重点中的重点就是,为什么大明宝钞一直在贬值,相信你能理解贬值的意思。”

  “洪武八年初发行宝钞时,一石米值钞一贯,但是宝钞发行以后就一直贬值,到洪武二十二年前后,福建、江西等地方二贯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现在在一些地方一石米值钞三十贯、五十贯。在应天府,天子脚下,一贯钞也只能换一百文铜钱,不管是商铺还是小民都不愿意收,你可知这是为何?”

  “皇弟不知。”

  “你不知,朕知。宝钞提举司自设立以来是不是一直在印制宝钞从未停止过?”

  “皇弟对此倒是有所耳闻。”

  “在朕颁布诏令允许金银作为钱币以后,宝钞的贬值速度大大加快,就算这样宝钞提举司都没有停止过印钞。”

  “既然如此,皇兄为何不将其废除呢?”

  “。。。。”朱允炆能说他把宝钞提举司给忘了吗?他都不记得还有这么一个专门的印钞机构。

  “宝钞提举司还有用途,朕会将它先停止运作,但不会废除。宝钞提举司官员一律归于你的名下,由你带领他们重新研究宝钞的作用。等到合适的时候还会启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