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百二十七章 学术裂纹

  此时的东林党内部,一众东林成员都在开会!国会的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各党派之间都处于平稳期间!随着国会的深入化,孙慎行,李汝华这两人的地位也是更加巩固了!皇帝已经霸免了一个刘一景,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在对东林动手,所以其他各党也没有在死盯着他们不放,这两人也终于轻松了一些!

  李汝华放下报纸说道:“最近陛下在报纸上宣扬的东西真是越来越古怪了!”

  李汝华说完东林又一重要人物赵南星就说道:“前几天报纸里提的那个氧气就在下面学士中引发了无数争论!以至于几天中,现在学子中就分为了两大派,一派是以为自然学派!以陛下的发现作为依据,视先贤荀况(也就是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人!)为言! 提出 ‘明于天人相分’的正确性,现在一大批这样的学子都去研究那氧气去了?

  荀子,是一个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其地位与孟子相当。他的学术代表了一种唯物主义价值观的儒学理论!并且提出了一种‘性恶论’的说法。 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明于天人相分’也是他的观点。 天、天命、天道的问题一直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各家关切的问题。殷商西周时期,“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到了孔子,它的人格神色彩被淡化,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孔子之后,其弟子和后学力图使“仁德”、“心性”“天命”得以贯通,这一方面是要使“仁德”、“心性”的追求获得存在论的支撑,另一方面又将“天”、“天命”、“天道”义理化、价值化。荀子有取于道家在“天”、“天道”“天命”上的自然观的成分,然而它的理论宗旨却不在于走向自然主义,而在于凸现“天人相分”,然后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建构自己的“人道”学说。

  .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