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百四十三章:未来

西南动机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的近况,实际都已经很少再有汪正国插手的机会,公司一旦上了规模,并且逐渐开始有自己的盈利之后,大抵已经可以做到收支平衡,后续便是公司自己按照惯性向前发展。

  也就在94年底,624所这边刚输掉中推核心机项目时,军方便已经带着601所、112厂方面的技术人员来到西南动机。

  在苏联解体后,又历时前后两年半时间,中俄军事技术交流合作会议取得重大成果,在共和国答应原装进口72架苏27战斗机后,俄罗斯最终还是同意出售苏27战斗机相关生产技术,而且还是最新的苏30型号。

  至于代价,当然也不小,但大致还算可以接受。

  首先需要国内低价出售一条三军通用计算机生产线,并协助苏霍伊设计局修改苏30战斗机航电设计方案,甚至连苏30项目的后续研发资金,也都是由共和国军方全套提供。

  即将出售给共和国生产的苏30MKK战斗机,整个工作大抵就是在苏37UB这款双座机的基础上动脑筋,主要是进行航电设备现代化改进,而其它方面的改动都还不大。

  倒是在国内军方据理力争之后,居然还争取到了把苏27家族原装AL-31F发动机改为青城系列,按照计划,除开第一批原装苏27以外,后续所有国产的苏系战机都采用青城发动机,这次是毫不留情地把AL-31F踢进垃圾桶。

  也都是到后来,汪正国才知道,之所以那样干,主要还是AL-31F发动机寿命和油耗过于感人,军方实在是受不了。

  见识过青城发动机的寿命和油耗数据之后,这边转念一想,反正青城Mark2推重比已经可以和AL-31F持平,那就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理由继续采购31F发动机。

  至于东北那边黎明厂,虽然一直力主要引进AL-31F发动机生产线,但奈何毛子要价太高,而且军方又用新中推发动机项目生产线落户黎明为条件。

  最终,黎明厂还是决定放弃引进AL-31F发动机计划,回头继续生产涡喷6、涡喷7两款发动机。

  国内庞大的歼六/强五战斗机保有量都摆在那里,涡喷6发动机生产肯定不会那么早就停止;至于涡喷7系列发动机,这个就说来话长,在确定歼八大改计划变成了隐身技术验证机之后,为了保住112厂的生产队伍,军方还愣是硬着头皮把鸡头进气的平头八爷继续生产走。

  虽然每年只生产8架,但前后这几年时间下来,还真将平头八爷的数量拉上了100架大关,这数据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