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百二十五章 季武子三分公室

人们在阅读《春秋》时会发现一个现象:如果除去对“三桓”的记叙,鲁国史也就剩不下什么了;将鲁国史当成一部三桓的发迹史和斗争史也并不为过——三桓斗外敌、斗同僚,最后连君主也斗掉了。

  当初,季友平息庆父之乱后并没有消灭孟孙氏,而是把庆父的儿子公孙敖召鲁国,恢复了孟孙氏的禄位,以延续对庆父的祭祀。公孙敖和叔牙的儿子公孙兹成年后便开始担任大夫。

  ,季友去世后,他的孙子季孙行父(季文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季友的儿子先于他去世)。但是由于季文子年少,孟孙氏与叔孙氏势力也不强,国家大权便掌握在公室新贵公子遂(东门襄仲)手中。

  公子遂本来与庆父属于同样的人物——他杀死了哥哥鲁文公的两个儿子而立鲁宣公;但是由于他作乱成功了,结果就摇身一变就成为季友似的人物了。

  公子遂去世后,他的儿子公孙归父继续当政。此时三桓都已成势,三家便出于拥有共同祖先和面对共同政敌的原因紧密团结在一起。公孙归父的地位虽然不如三桓,但是背后有鲁宣公支持,其势力足以和三桓抗衡。

  后来三桓因为东门氏的罪行对鲁宣公进行逼宫。鲁宣公说:“东门氏如果有罪,那么寡人也变成弑君的元凶了!”公孙归父决定借助晋国人的力量除掉三桓。结果大事未成,鲁宣公却先去世了,季文子借机驱逐了东门氏,三桓这才正式掌控了国家政权。

  但是好景不长,三桓集团里又冒出叔孙侨如那个败类,他继承了公孙归父未竟的事业,企图借助晋国人的力量除掉二桓,结果大事仍旧未成——郤犨的大舅哥公孙婴齐及时粉碎了他的阴谋。

  后来叔孙侨如被流放,他的兄弟叔孙豹被召回来继承叔孙氏的爵位。三桓由此再次紧密团结在一起。

  季文子去世后叔孙豹升为正卿,孟献子为亚卿,季武子为少卿。季武子虽然年少位低,却是个野心勃勃且敢想敢干的、晋悼公似的人物,所有卿大夫都没有他那样的胆量和气魄,或者说都没有他那样狂妄和无礼。

  鲁襄公十一年(BC562)正月的某日,季武子设宴招待叔孙豹和孟献子。主人在席间说道:“君弱则国不强,国家没法指望一位走路还要摔跟头的孩子驰骋疆场,或者与诸侯分治天下;这样的事在任何国家都不是特例。晋国之强,不在君主而在卿士:没有赵盾,晋国将亡;没有荀林父、士会,晋不能灭赤狄;没有栾书,孙周不能即位。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