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六百二十二章 鲁昭公之死(三)

鲁昭公的灵柩停在乾侯,子家羁派使者到列国去报丧,唯独没有向曲阜派人;理由是《周礼》没有君主去世却向本国大夫报丧的规定。结果这种情况给诸侯造成极大的困惑和压力,因为人们无法想象到晋国去、而不是到鲁国去吊唁鲁侯是个什么场面。

  诸侯问子家羁的使者,他们到底应当如何吊唁?使者说,等先君的灵柩进入曲阜就可以派使者了。这就意味着季平子如果不接收灵柩,鲁昭公就无法下葬。

  季平子开始遭受新一轮煎熬,他再也不想在与流亡者产生各种瓜葛,却不能因为已经死了的政敌把自己塑造成乱臣贼子的形象(否则将会遭到天下人的敌视);因此他不得不派叔孙不敢到乾侯去迎接灵柩回国。

  临行前季平子对叔孙不敢说:“子家羁是治国大才,我将要对他委以重任。子家氏如果打算流亡,夫子一定要阻止他;并且把我的话转述给他。”

  叔孙不敢来到乾侯,与流亡者约定第二天清晨到灵堂吊唁,这样他就有机会和子家羁当面交流了。但是第二天叔孙不敢到场时却没有看见子家羁的身影,经过询问才知道对方提早来到灵堂,已经哭完回去了。

  吊唁仪式完成后,叔孙不敢前去拜访子家羁,却被对方拒之门外。子家羁的仆人转述主人的话说:“我从没有与夫子共事过(当时的大臣是叔孙婼),跟随君侯出行后也没见到君侯对夫子的任命,所以我不敢与夫子相见!”这便是说,鲁昭公流亡期间没有对留在曲阜的卿大夫做出过任免,叔孙不敢在子家羁眼中仍然只是个“士”,子家羁不愿意与未经任命而自立为卿的人见面。

  子家羁讪讪离开,他回到驿馆,给子家羁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受公室上卿季孙意如指派到此迎接先君灵柩回国,并向大夫转达上卿的意见:‘跟随先君流亡的人都可以返回鲁国并且不会得到追究。但是公为、公衍是导致君侯自出的罪魁祸首,两人不忠于君,又如何忠于社稷?群臣因此反对立其中的任何一位为君主,而希望立公子宋(鲁昭公的兄弟)。夫子还没有立继承人,本人愿意迎接夫子回国,与夫子共同治理国家。以上都是我的真心话,请夫子斟酌。’”

  子家羁回信说:“如果立君,则公室有卿大夫与守龟(用于占的大宝龟)在,我不敢参与。在跟随君主出逃的人之中,貌合神离的可以回去,真心实意着可以逃亡;而至于我,我见君之出而不见君之入,只好逃亡国外了。”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