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百六十一章 骊姬之乱(四)

寺人披领命之后深感头疼,因为他面对的是一座城高池深、全民皆兵的城市。但寺人披是个战斗意志极其顽强的太监,他不在乎自己和军士们的性命,只担心不能完成君命。

  蒲城人已经沸腾了,人们自发地武装起来,泡出家门,聚集在宫门前,高声呼喊着重耳的名字,强烈要求他带领他们消灭来犯之敌。

  重耳在赵衰和魏犨的陪伴下走出来了,他穿着丧服,眼圈红红的;他对着人们施礼,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说道:“君父的命令,重耳不能对抗;把蒲城交给君侯吧!无论谁敢擅自出战,就是重耳的仇人!”

  人们都显现出诧异的神情,重耳接着说:“你们认为战胜公室军队与被杀、被卖为奴隶那个更容易些?当然是后者容易。我当然不会死,但也不希望你们死。”

  蒲城人听从重耳的命令,于是放下武器打开城门。但是执行命令时出了岔子,城门早开了半个时辰。重耳一行人刚刚换上平民的衣服,正准备从北门逃出去,寺人披便领兵杀进宫来。

  狐偃等人在混乱中找不到重耳,寺人披却发现他了。重耳孤身一人,无力抵抗进攻,不得不狼狈逃命,寺人披如饿狼捕食般紧追不舍。重耳手脚麻利地翻过宫墙的一个缺口才得以逃脱。但是当时的情况竟然危及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重耳在翻墙过程中,竟然被寺人披斩断了一只袖子!

  重耳的卫队终于赶到他的身边,蒲城人也聚集起来形成一道人墙,把交战双方隔离开来,重耳一行人这才得以逃离险地。

  这一年重耳只有十七岁。《史记》称“重耳四十二岁出逃”,则不知道依据在哪。据杨伯峻先生考证,重耳流亡时绝不可能四十二岁。

  原因如下:重耳是申生与伯姬的弟弟,而申生的母亲姜氏最早是晋武公的妾,那么献公应当是在武公去世后才有了申生。申生于献公二十二年自杀,自杀时应当在二十岁左右,那么重耳应当小于二十岁,而《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有重耳“生十七年,有士五人”的话语。为什么强调十七这个数字?大概就是指他流亡时只有十七岁;再有,伯姬于重耳逃亡的前一年嫁给秦穆公,如果重耳当时四十二岁,那么秦穆公岂不是给自己娶了个老娘?至于《史记》记载的四十二岁,应当是晋文公称霸时的年龄。

  重耳与追随者们就逃向何方展开了一场讨论;重耳特别仰慕齐、楚两国,想要到其中一个国家去,但是狐偃说:“齐楚都是大国,而且路途遥远。大国人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嘴脸;他们只喜欢别人纳贡,却看不起落难的人,更不会帮助公子返国。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