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二十九章 夷陵封一修

夷陵道,是沂川九段十八弯中最短的一程,自夷陵山始,全程约八十七里,而夷陵城处于夷陵道正中之地。

  夷陵山至夷陵城,四十来里路程,常人行走,快的两三个时辰,慢一点的话,四五个时辰才能抵达。

  陌十三急于赶路,途中未敢歇息片刻,然而暮冬昼短夜长,黑夜似乎来的格外早,雾气升腾之间,四下变得朦胧起来,少顷便已漆黑一片。

  不知走了多久,他只觉得脚下沉重,疲惫不堪,于是停下脚步,举目遥望,漆黑之中,隐约可见前方有灯火闪烁,遂知晓那灯火处就是夷陵城了,心下不胜自喜,加快脚步直奔而去。

  亮光越来越亮,刻钟之后,一座城池出现在陌十三面前。

  城池不大,标准制式,郭长七里,内城为三。

  城头之上旌旗飘飘,战鼓摆陈,当值军士手持长枪利矛,身着皮质铠甲,立在上方纹丝不动。

  和平年代,这般景象倒是少见,想来城中将军,必是个治军严谨之人。

  陌十三快步来到城门前,却见城门守卫尽数走进了城门之内,高大城门已经关上大半。

  “军士大哥,请等一下。”

  陌十三急忙呼喊一声。

  宵禁之规,自古有之,以防行窃盗贼作乱,眼下申时已过,适逢宵禁。

  “小兄弟,宵禁时辰到了,明日再入城吧!”

  半闭的城门缝里探出一只带着头盔的脑袋,打量了一眼陌十三,态度倒是和蔼的紧。

  “军士大哥,我自远方来,没有去处,方圆之地又无落脚之地,若不能进城,今夜怕是要露宿城外了。”

  陌十三苦笑着说道

  “小兄弟,跟你一样的人我见过不少,但我不能放你进去,夷陵城有严令,宵禁时起,任何人不得进城,你还是明日再入城吧!”

  军士满脸不忍,他参军已有两年,一直都是这城门守卫,两年间遇到过不少像陌十三这样错过入城时间的人,他倒是想放他们入城,可夷陵城向来军法森严,一旦违背,轻则军棍加身,重则人头落地,谁敢触犯?

  “王小五,你娘的磨磨唧唧干什么呢?快给老子把城门关上。”

  城门内传出一声粗犷的咒骂,这声音雄浑有力,恍若洪钟,未见其人,便已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是,大人,属下这就关门,小兄弟还是明日再进城吧。”

  军士王小五被这声音吓了一颤,似乎很是畏惧,他急急对陌十三说了一声,便将脑袋缩回门去,城门缓缓关闭。

  “这…”

  陌十三还想说些什么,却又无可奈何。

  “驾!”

  恰在此时,一阵马蹄声从身后传来,皮鞭抽打马匹的啪啪声响彻夜空。

  陌十三转身看去,只见一匹高头白马正从黑夜中跃出,疾疾朝城门奔来。

  马上端坐一人,锦帽貂裘,脚踏绒靴,右手御缰绳,左手持宝刀,英武不凡。

  “吁…”

  白马来到陌十三身旁,马上之人勒住缰绳停下,看了眼陌十三,冲其微微点头,陌十三讶然颔首,以示回应。

  互动之间,陌十三这才看清来人少年棱角,皮肤白皙,生得五官秀气,玉树临风。

  “董将军,少城主回来了,快开城门。”

  城头一军士发现白马少年,神色肃然起敬,连忙朝城内呼喊一声。

  陌十三闻言心头一震,不曾料到眼前这位骑着白马的少年,竟是夷陵城城主之子!

  嘎吱……

  方才已经关闭的城门随着城头军士的呼喊重新打开,两队士兵在一人的带领下整齐列队跑将出来,那与陌十三说过话的军士王小五恰在当中。

  领头的是一大汉,虎背熊腰,身长七尺,燕颔虎须,双眼锃圆,手持一把大关刀,往那一站,煞是戾气逼人,若猜的不错,刚刚喝责王小五的人就是他了。

  “少城主,今日怎就赶回来了?我还以为您最快也要到明日才能回来。”

  大汉带着两队士兵来到白马近前,上前一步恭敬对着马上之人说道。

  “事已办完,提早赶回来,对了董将军,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城中可有事发生?”

  那少城主看上去虽倜傥风流,说起话来却格外慷锵有力沉稳如山,颇有将帅之风。

  “少城主挂心,近来一切安好。”

  董将军回道。

  “那就好,时辰不早,我先回府面见父亲大人,有事明日再说。”少城主交代一声,两腿一夹马肚,白马慢步向前,然不等走出两步,又突然回过头,道,“董将军,让这位小兄弟随我一道进城吧。”

  “是!”

  董将军看了看陌十三,倒不觉得惊讶,跟随少城主久了,自然知晓自家少城主的心肠。

  反倒陌十三闻言一愣,未曾料到这位与他素不相识的少城主会让他进城,当下连忙朝着少城主拱拱手,算作道谢,少城主点点头,自顾驾马慢步往城内行去。

  “小兄弟,你可真幸运,今日正好遇到少城主回城,否则就真得等到明日才能进城,走吧。”

  董将军对陌十三说道。

  “多谢将军。”

  陌十三说罢,随着董将军进城而去。

  夷陵城内,灯火通明,街道上行人繁多,这个时间点,恰是这座城夜生活最盛的时候。

  酒楼里酒令顿挫,哄声四起,茶肆中曲调成音,闲情雅致,小摊前叫卖不断,人头攒动,景象好不热闹。

  陌十三别过董将军,走在城中街道上,好奇地打量着四下,这里的一切于他来说,尽都是新鲜场面新鲜事。

  夷陵城,是他在这玄云世界中踏足的第一座城池,与第一次游玩三生渡小镇一样,记忆中不曾有这般世俗小城,但好一点的是,这里的大多数东西他都在三生渡小镇见过。

  不知道是陌十三走的快,还是那少城主骑马骑的太慢,进城之后,陌十三很快又看到了那位少城主的背影。

  说实话,对这位少城主,陌十三心里很感兴趣,便有意无意地跟在了他的身后。

  少城主骑着马穿过人流,一路上有很多人跟他打招呼,观察片刻,陌十三竟发现,跟这位少城主打招呼的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布衣百姓。

  这倒是让人出乎意料,单论身份,少城主乃城主之子,在这夷陵城中自是尊崇无比,按理说,二者不应当如此亲昵才是。

  直至行过繁华地段,那少城主才挥动马鞭,朝着内城疾驰而去。

  “这位少城主,当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

  望着那少城主远去的背影,陌十三目光异样,不由喃喃出声。

  “这位公子是外乡人吧?”

  陌十三的喃喃声虽小,却被一旁摆摊的一位老翁听了去,这老翁慈眉善目,白须白发,年岁已不下六旬。

  “老人家,您如何知晓我是外乡人?”

  陌十三闻言转过身,见老者正抚须笑看着他,不禁兴起问道。

  “因为只要是咱夷陵城人,都知道咱少城主一直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嘞。”

  老翁笑呵呵地说道。

  “哦?老人家此话怎讲?”

  陌十三的好奇心彻底被勾了起来。

  旋即,只听老翁缓缓道出关于夷陵城少城主的一些事来。

  这位夷陵城少城主,姓封名一修,作为沂川子弟,自幼学文习武,加冠之年,已是文武双全,名动夷陵之地。

  其父封谡,行伍出身,早些年军功累积,得天唐国恩赐,位极一城之主,算得有些地位。

  身为城主之子,又加少年成名,封一修被封谡期以厚望,在封一修成年加冠的第二日,封谡便将夷陵城中大小琐事全部交给封一修管理,自己彻底做了个甩手掌柜。

  从那一日起,封一修接管了夷陵城,军政事宜一应处理。

  一城之责,非同小可,放在常人身上,一下子恐怕很难搭理的好,然封一修异于常人,不仅将诸事打理的井井有条,还隐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若说封一修只是将夷陵城管理的好,只能言其身怀治世之才,不能称作有意思,老翁说这位少城主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身份尊崇,却偏偏喜欢与寻常百姓厮混在一起。

  封一修幼时,聪颖无比,封谡每日让他背诵的书文,他都能很快记住,于是常常有大量闲暇时间无事可做,而这个时候,他便会溜出城主府,混迹于市井街头,与城中小孩打成一片,其中不乏贫寒子弟,更甚者有讨饭乞丐。

  随着年岁增长,封一修有所收敛,却仍对此事乐此不疲,对象也从小孩变成了城中百姓,像陌十三身旁这老翁,就与封一修有过数次交集。

  “小伙子,少城主可是个不得了的人哩,我告诉你啊,自打少城主接管夷陵城以来,城中人口增加一倍不止,最近有传言说郡守大人有意扩建夷陵城,哈哈哈,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老翁喜笑颜开,似乎每次说到封一修,眼里都带着别样的火花。

  “哦?扩城?竟如此了得。”

  陌十三眼前一亮,大感意外。

  自古以来,城池一旦修建完毕,很少有能够扩城的。

  扩城,必是本城政治、经济、人口等方方面面已经超越城池本身所能承受的范围,乃是大治之象。

  “是啊,少城主,了不得,了不得!”

  老翁连竖大拇指。

  告别了老翁,行走在街道上,陌十三对这位夷陵城少城主由衷佩服,也晓得了为何夷陵城方圆几十里地毫无人烟,原来是所有人都住进了这夷陵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