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十五章 古老的武器

“微臣叩见皇上”看着跪在地上的那个工匠头头,崇祯还真想不起来这个家伙叫什么,毕竟大明的乱七八糟的大臣太多了,自己除了几个重要的大臣,其他人还最多有点印象,具体干什么的叫什么的自己还真不知道。

  “上次朕下旨,给新军建造的五十门红衣大炮,现在都已经交付完成了没?”那批大炮用的最多的就是卢象升,这个好战分子拉着新军,带着大炮到处剿匪,被他这一折腾,京城附近的什么山寨,拦路抢劫的不是被剿灭了,就是自己主动跑其他地方去了,毕竟那个山大王也不希望自己的寨子门前,突然出现大批正规军拉着大炮来攻打自己。

  “回皇上,在圣旨下达的三个月内就建造完成,已经全部让卢大人拉走了”这位被小太监找来工匠还以为大炮出什么问题了,吓得要死,当初卢象升来拉大炮可都是让建造大炮的工人现行试射的,没问题的才拉走,弄的现在没有那个工匠在敢马虎了,谁也不想在试炮的时候炸膛,不但把自己炸死了,还要连累家人。

  “在接下来的2个月时间里,集合工部所有工匠最多能给朕造多少大炮出来”大炮的杀伤力在冷兵器时代极可观的,不过他的杀伤范围就不怎么样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震慑力,这个时候的炮弹大多还是实心弹,只要挨上一炮,绝无活命的可能。再加上大炮发射的那震耳欲聋的发炮声,还是挺吓唬人的,炮弹可不长眼谁知道它是不是往自己这边打来的,其实大炮最大的作用还是用来攻城守城。

  “回皇上,在保证材料供应的情况下,最多只能再造50门,再多了时间也赶不上了”只有五十门大炮吗,这点数量分布到BJ城的接近50里长城墙上,根本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不过总比没有好吧,聊胜于无吧。

  “那弩车和投石机2个月能建造多少”没有大炮,弩车也可以,大炮一炮下去犁出一道血痕,弩车也不差啊,一根长毛发射出去就是一串人肉串,关键是这玩意和大炮比不但便宜技术要求还低,完全可以短时间大规模装备到军队。

  “回皇上这个没大炮那么多难度,召集工部所有工匠的,2个月几百台还是没问题的”弩车和大炮比那就就轻松多了,大炮难度高,很多工匠都造不了,至于弩车投石机,能进工部的工匠就没有造不出来的。

  “回去后在让人建造大量的铁蒺藜,和战士穿戴的铁靴子,铁蒺藜有多少造多少”工匠在领命下去后,崇祯命人找来孙传庭和卢象升,准备让他们来讨论一下自己的计划,毕竟这2人是专业人士,不是自己的半吊子可以比拟的。

  很快一个小太监领着孙传庭和卢象升进入了大殿。

  “臣等参见皇上”“二位爱卿起来吧,以后没有外人就不会多礼了”看自己最倚重的2为军中将领,崇祯那沉重的心情也轻松了不少。

  “二位爱卿是不是还在想,为什么太子的东宫三师朕没有考虑你们二人,而是启用了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现在正是需要孙传庭和卢象升出力的时候,崇祯认为还是很有必要为自己这两位重要的臣子解开心底的疑问比较好。

  “臣等不敢”听到崇祯的话,孙传庭和卢象升可是吓了一跳,伴君如伴虎,自己还是小心点为好。

  “朕已经收到锦衣卫通过谍报司传回来的消息,女真人那边皇太极已经开始准备集结军队了,根据现有的情报,基本已经确定了今年冬天皇太极会来找麻烦,最近几年蒙古的科尔沁部落和女真人交往密切,如果科尔沁部落的人做向导带着女真人走蒙古绕开山海关防线,那女真人打进关内的只是时间问题了。”

  “朕让人去准备了大批投石机,弩车,铁蒺藜,铁靴还有一部分大炮,这是朕的大体计划,其中的具体细节,你们二人自己商量着办”自己不懂得排兵布阵,只能提出一个大致的方案,具体还是要这2个专业人士去处理。

  铁蒺藜配合投石机,在城墙上列阵。BJ城那么大,完全可以守住内城放弃外城,在外城的房顶上布置大量弓弩手,房屋内埋伏大批重装步兵,街道转角设置大批弩车,到时候外城的城门一破,面对大明的皇帝和BJ城的诱惑,朕就不相信皇太极舍得下那么大一块肥肉,只要皇太极的骑兵大量进入外城,街道尽头的弩车就可以轻易的开始串人肉串了,附近列阵的投石机在对整个外城覆盖式的抛射大量铁蒺藜,到时候朕要看看皇太极的骑兵在遍地铁蒺藜的外城内如何和朕的那些脚穿铁靴重装步兵对抗。

  “皇上,这恐怕有所不妥啊,虽说外城和内城之间还有这一道城墙,可是战场放到外城,整个外城就毁了,开了城门这更是危险万分。在这个过程中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啊”看完崇祯的这个计划,孙传庭和卢象升都有点傻眼了,太疯狂了,这完全是拿大明的皇帝和都城来引诱皇太极,怎么大的诱惑,皇太极派兵进城是肯定的,只是作为战场外城估计要毁于一旦了,而且这样就是在玩火,万一出了问题,自己二人又如何,面对朝中百官和天下百姓。

  “不用劝朕了,明日朕会让皇后带着太子前往陪都南京,已朕已经下旨调满桂,赵率教,曹文诏三人领兵前往南京接应太子一行,这一路上有孙承宗和秦良玉两位爱卿领兵护送出不了什么事,如果这一次皇城之战失败了,太子将在南京即刻登基,而你孙传庭和卢象升二人也将陪着朕和BJ城一起毁于一旦,也不用再去考虑什么战败的后果了”说道这里崇祯一甩衣袖转身坐上龙椅。

  “臣等二人愿效死力”孙传庭卢象升对坐在龙椅上的崇祯行大礼到,既然作为皇帝的崇祯都不怕死自己一个将军又有何惧。

  第十六章战前准备

  第二天孙承宗和秦良玉领兵五千在城门等候,准备护送皇后和太子前往南京,今天一早皇后就要带着太子出发了,崇祯昨晚自然的就住到皇后的寝宫。

  “皇上,要不你陪臣妾一起走吧“皇后几番犹豫终究还是开口劝道崇祯一起前往南京。

  “这次朕不能顺着你了,朕有着自己的责任,皇后要记住朕如果出什么意外了,你在南京立马领着太子登基,朕给太子留下的辅臣里,秦良玉最靠的住,你要和她多亲近,可以放心的几个领兵将领,朕已经帮你调到南京了,要小心袁崇焕和左良玉。朕能为你和太子做的只有那么多了,一个人在南京要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等这边战事平息了,朕接你回家”听到崇祯这交代后事的口气,周皇后知道接下来的BJ城将异常凶险,想到崇祯还将留在京城不禁泪如雨下。

  “乖,别哭,来把太子给朕抱一抱,你看朕的太子多可爱啊,时间也差不多了,走吧,现在送你们母子出城“一边的周皇后止住泪水,跟在抱着太子的崇祯往门外走去。

  看着皇后的车架慢慢远去,崇祯转身回宫,太极殿内

  “大伴,皇太极那边可有什么新消息”崇祯看着放在龙案上的地图对着一边的王承恩问道。

  “回皇上,今天还么有新的消息传过来,不过内臣已经吩咐过了,一有消息将会第一时间送到皇上这边的,皇上你今天起的早,要不在休息一会”王承恩有些担心崇祯,最近崇祯一直都没怎么休息好。

  “放心吧,朕没事的,现在也没什么人,大伴,你自己找个地方坐下来吧,看你站着怪累的”王承恩一直跟在自己身后到处跑,年纪大了,这里又没什么人,自己有何必在乎一些繁文缛节。

  “皇上,臣不累的”王承恩恪守着,皇上可以心疼自己,但是自己要记得自己奴才的身份,不能越界的准则,这也是王承恩能一直获得崇祯信任的原因之一。

  听到王承恩的话,崇祯抬头看了一眼四周,这里除了自己做的这张龙椅,还真没有其他好坐下地方,于是崇祯拿起了一摞奏折,放到了台阶上“大伴就只有这个了,你就将就着做吧,朕还有一会忙呢”说完崇祯扶着王承恩的肩膀,把他压坐在台阶上的奏折上。

  面对崇祯的举动王承恩心里暖暖的,也就顺势坐在了奏折上,看着身下的奏折,王承恩很想知道那些大人看到了自己的上书的奏折被一个老太监坐在了P股下会有什么表情。

  崇祯看着地图,现在大明主要的敌人就是女真人,没了女真人捣乱,区区的农民起义,崇祯有信心让人撵着那群泥腿子到处跑,只是现在关宁锦防线,在投入了大明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后,女真人找到蒙古那边的关系,完全可以绕过了这条防线,绕道入关,这就使得这条防线作用大减。

  然而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袁崇焕弄死毛文龙留下得祸跟,有这毛文龙在,女真人又怎么敢倾巢而出来攻打大明,现在双岛上的东江军的兵失去主帅后,已经散了心,几乎不可用了。深入敌后的东将军就这样没了,实在是有些可惜了,要不是自己知道小冰河将会越演越烈,农民起义大爆发即将来临,为了让皇太极放心入关,说什么也不会放弃东江军,随着小冰河的影响越来越强烈,大明的日子将会越来越不好过,这也是自己急着和女真人主力开战的原因。不乘着现在大明还有余力的时候彻底把女真人打残了,在过段时间,自己将要面对全国各地的大干旱,农民起义,还有随之而来的大规模的瘟疫,如果那个时候女真人再来捣乱,大明就惨了,搞不好会和前世一样被活活的拖死了。

  小冰河让现在的大明无力出征,不过女真也不好过,正好女真的首领皇太极这个家伙野心极大,居然敢孤军深入到自己的皇城来,这样一个千载难逢彻底打残女真人的机会,崇祯说什么都不会放过,哪怕牺牲东江军也在所不惜。

  打残了这支女真人的主力,以女真人的人口最起码要几年来恢复元气,这样自己就可以腾出几年的时间来专心收拾大明,到时候在威海卫和登州卫,建海港练海军,造大船配火炮,再次出兵拿下双岛做据点,这个时候的女真人没有海军就只能被动挨打,海军完全可以顺着鸭绿江沿江而上,这样一来整个女真的腹地都在大明的海军威胁下,必要时候,海军甚至可以带着到大批军士沿着浑河直达沈阳,朕要看看面对海军的威胁,女真人恢复元气后还敢不敢绕道蒙古再次入关了。

  现在这个时期欧洲那边已经有成熟的燧发枪了,而且在战舰和火炮上的技术已经开始渐渐的拉开和明朝的距离了,上次让人找了一群欧洲雇佣兵来到京城后,崇祯抽空见了一面,又让他们回去了,这群人也就玩玩燧发枪,并不会建造火炮和军舰,崇祯见过后赏赐了让他们一些黄金,让他们留下几把燧发枪就让他们回去帮自己寻找一些能够建造火炮和军舰的人才,并且表示军舰建造好以后,除了奖赏黄金外,还可以送他们自己建造的一艘军舰,这瞬间引起了那群欧洲人欢呼,有着黄金和军舰的刺激崇祯不怕他们不回来,再说了京城不是还有一个天主教的汤若望吗,不行的话自己可以牺牲一些利益,通过天主教,照样可以弄到自己想要的人才。

  说起燧发枪,崇祯才想起来大明除了一个徐光启,还有一个毕懋康,自己吸收了灵魂的稻米孩子,上一世为什么不是学明史,哪像现在这样,除了明末那几个有限的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名人,其他不怎么出名的都不知道谁是谁,有些听说过的后来又忘记了,没有契机也想不起来,这次要不是看到那群欧洲人的燧发枪,崇祯也想不起毕懋康这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