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756章 大宋的钢铁产业

  @@@

  魏尚、郑渠二人在牢中双双畏罪自尽,让杨逸大觉无趣,下令籍没两家之后,便将案件移交淮南西路提刑司审理;

  此事肯定会在朝堂上引起很大的震动,但杨逸有理有据,并掌握了魏尚和郑渠二人大量不法证据,不管朝堂百官如何看待此事,杨逸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此事完全是一个意外,他出京本来是打算低调做人,只看不做,发现什么问题便上报朝廷,由朝廷来处理的。但魏风向他动刀,这等于是触动了他的逆鳞,才会行此雷霆一击。

  雷厉风行地处理完此事后,杨逸在亳州不再逗留,突然折道向东,直奔徐州而去。

  杨逸前往徐州,主要是为了巡察这里的冶炼业。

  大宋的冶炼业空前发达,朝廷对金银铜铁铅等矿冶一直非常重视,从杨逸手上掌握这的些数据就可见一斑:

  宋初,全国共有矿冶二百零一处。

  英宗时增加到二百七十一处。

  仁宗皇祐时,朝廷每年得金一万五千零九十五两,银二十一万九千八百二十九两。

  铸钱用的铜,由官府严格控制。仁宗皇祐时,年收五百一十万零八百三十四斤。

  英宗时,增至六百九十七万零八百三十四斤。

  神宗时,更增加到一千四百六十万五千九百六十九斤。

  铜钱需要铅、锡混合铸造。仁宗皇祐时,铅年产九万八千一百五十一斤,锡三十三万零六百九十五斤。

  英宗时,铅增为二百零九万八千一百五十一斤,锡增产一百余万斤。

  神宗时,铅更增加到九百一十九万七千三百三十五斤,锡两百三十二万一千八百九十八斤。

  而作为重中之重的治铁业,更是不在话下,全国铁矿冶有上百处,仁宗皇祐年间,全国每年得铁七千一百二十四万一千斤。到英宗时,又增加一百余万斤。

  而徐州的利国监是目前大宋最大的冶铁监,共设三十六冶、矿工已超过万人。

  紧随其后的是兖州莱芜监、安徽繁昌监。

  当然,这些排名只是暂时的,辽东收复后,朝廷在辽东又开设了数个大型冶铁监;

  其中辽阳府一带原本就是辽国最大的镔铁冶炼基地,大宋接手之后,更是将冶炼规模扩大了几倍,同是将先进的冶炼技术传了过去,不出两年,各大冶铁监的产量排名必定会重新洗牌。

  要想让工业革命提前到来,钢铁产业之重要不言而喻,利国监作为目前大宋最大的治铁监,杨逸不可能不认真查看一番。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