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722章 一呼百应

  @@@

  杨逸要给新党勒石记功,作为新党成员,有几个人会嫌这座丰碑太雄伟呢?

  杨逸话声刚落,哗啦一下,满朝大臣中,超过半数站了出来支持他的扩建方案,这其中大部分是他这一系的官员,也有很多不属于他一系的官员。

  这一刻,杨逸终于尝到了一呼百应的滋味,这感觉真不错。

  更令人惊诧的是,本应反对得最激烈的蔡京,此时也站了出来奏道:“太后,今年秋税基本已经上缴完毕,目前国库尚存银计有两亿三千多万贯,如今大宋四海升平,赋税年年增长,西域虽然还有些叛乱,但已不足以影响我大宋大局,来年军费开支将会回落到四千万贯左右;

  加上官员的俸禄以及各部门的各项预算,臣估计来年朝廷总开支应该在一亿贯左右就足了。按照当初朝廷通过的决议,国库每年预留五千万贯存银就足够应对突然情况了,若是存钱太多,反而为让大宋经济民生凝滞不前;

  杨太傅提出九千万贯的扩建预算,朝廷完全可以支付得了,而且这笔支出,对促进大宋的经济民生发展,将有巨大的作用,所以臣以为,杨太傅扩建方案当行。”

  蔡京的话,让许多人想起了当初朝廷通过的一项决议,那就是每年国库保留五千万贯,以应付突发的战争或灾情,更多的结余则不能让它烂在国库里,必须把它花出去,以便能不断的拉动大宋的经济民展。

  这钱只有花出去,让它产生更多的效益,朝廷才能获得更多的赋税,这一点朝中大臣是达成了共识的。

  正如蔡京分析的那样,往年因为战争,朝廷的军费开支高达一亿七千万贯,现在大仗都打完了,军费开支必将锐减,恢复原来裁军后的三到四千万贯。

  即使西域还有些小规模战争,花费也不会超过五千万贯。

  而官员的俸禄、和各衙门的运行支出,也有六七千万贯,和军费加起来,支出多也就一亿两千万贯,而现在每年的赋税收入已经超过三亿贯,算来下就有超过一亿五千万贯闲钱要找地方花出去。

  现在把这笔钱花在扩建京城上,既可为新党勒石记功,又可以促进大宋民生发展,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即使是章惇,也颇为心动,

  权位到章惇这份上,求的不过是留芳后世而以,而作为帝国首相,若是能在他的任上,把帝京修筑雄伟壮丽,后人看到这座雄城,必定会惦念到他的功劳。

  加上蔡京那一笔帐算下来,也确实不必太省着花钱,而且精明如章惇,杨逸能想到建成后,朝廷能大赚一笔,他也一样能想到;在这件事上,章惇实在没什么反对的理由。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