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369章 喽罗大聚会

  ***求推荐、求订阅***

  正是三月阳春时节,杨家的院落里繁花似锦,柳眼桃腮满树春,悠悠地转运的大水车已经染上了淡淡的苔痕,显得得古朴而自然,和周围古香古色的飞檐抖拱映衬在一起,清雅中带着诗意。

  水池的假山上,杨逸请蔡京把“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这副联子题了上去,下面的喷头喷出团团荷叶,托着这两句对偶,赏心悦目。

  清娘时常会在水车边流连,缅怀旧日美好的时光,人生若只如初见……

  今天,覃子桂、农实秋、周邦彦、刘宇、万世芳、罗城、刘海、韦德、赵偌、马汉卿等人齐聚杨家,厅中美酒溢香、佳肴赏目,大伙各据一案,笑谈畅饮,追思往日畅想将来,意气飞扬。

  堂下是自愿前来献艺的苏鸣佩,琴瑟鼓之,清歌绕梁,舞姿曼妙,美目盈盈一盼间,千般风情尽在不言中。

  东京城里的富贵之家,一般都养有歌伎,宴客会友之时便请出来娱以歌舞,杨逸“吝啬”,一直没养,宴请同僚好友时,才临时到外面去请伎人。

  他本不好意思去请鸣佩,如今人家可是京城里的花魁娘子,欲求一面,动辄千金。关键是俩人间有点那啥……

  奈何家里面还埋伏着呜佩的两个“内应”,得知杨家要请歌伎宴客后,竟主动登门而来。

  十三娘得知此事后,竟悄悄出来,在屏风后瞄了苏鸣佩几眼,杨逸也是发现屏风后有绣花针反射的银光,才知道她曾躲于屏风后。

  当时也,杨逸正举杯欲饮,手腕为之一抖,如遭针刺……

  沈清直因催要治河款项,刚好回京,便一同过府拜访,他整个人比以前黑瘦了许多,可见在堤上风吹雨打,着实不易。

  对治河工程,杨逸甚为关心,他与沈清直邀饮一杯,然后问道:“正诚兄,你进京催款,缘何而来?难不成户部拖欠治河款?”

  据杨逸所知,虽然展开浩大的治河工程,西北新拓之土的治理也需要很大投入,但大宋去年岁入接近一亿七千万贯,治河工程年投入不过两三千万贯,而且这笔支出还是从裁军后节省出来的军费支度,因此户部当不至于连治河经费都拿不出。

  沈清直稍一拱手答道:“大人,这次户部确实拖欠了部分治河款项,下官估计,大人没传回消息前,蔡尚书是打算先挪用治河经费,用于应对各地的钱荒。”

  杨逸点点头,蔡京为保住他自己,挪用治河款项应对钱荒不足为奇,但还有疑问。

  “不对吧,本官从日本运回五千多万贯,这足够作为准备金重发交子了,户部为何至今还拖欠治河款?”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