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百三十八节 热锅上的和珅

通州之战的惨败,和珅是第一个知道的,他是军机大臣之首,恰好又在军机处执勤。

  这个结果让他觉得天塌地陷,通州失陷,意味着敌人随时都会来攻打北京。

  北京兵力雄厚,但谁都知道都是些什么玩意,平时提笼遛鸟,大话连篇,老子抬手都能摸到天的样子,真上阵可就稀松了。

  本就是旗人出身的和珅太了解这些人的德性了,那些卫紫禁城的正黄旗官兵“夏日当值宿者,长衫羽扇,喧哗嬉笑”,他们天天上朝那个见不到,可都是一群纨绔子弟,谁也没人愿意去得罪。

  看守圆明园的侍卫“乃竟日衤果体酣卧宫门之前”,大臣上前责备,守军还振振有词,说什么虽然衤果体,但跟那些随意旷班的卫士比较起来,这还算是“坚守岗位”。

  后来嘉庆神武门遇刺,身边的卫士袖手旁观,几十个天理教徒居然打进了皇宫内院,这些千古罕见的咄咄怪事还没有发生,就是发生了,可能也不会让人奇怪。

  一般的八旗子弟则每日酗酒唱戏、游荡赌博,甚至打架斗殴,官府也不好去管。

  事实也证明八旗兵已经难堪大任,不提康熙年间,平三番时候就已经需要依靠绿营的那些旧事,就是镇压白莲教期间,前线都有大量奏报抱怨八旗的奏章,和珅看过的就不下一车了。

  开战之初,北京的八旗子弟为了发财还纷纷请缨赴战,为此争吵不休,乾隆还以为军心可用,甚是宽慰;但八旗开到了前线后,这些过惯了城市生活的八旗子弟根本追不上敌人,前线将领记述,“一旦负枪荷戈,走山路数十里,汗淫淫下,喘息不宁”。由于平日养尊处优惯了,还有挑食的坏毛病,“饮醇啖肥,习以为常”,到了前线后,竟然“包米杂粮,食不下咽,先自饥饿,与猾贼追逐百数十里,鲜不病乏者”。

  这些连前线的粗食都吃不惯的八旗兵,让前方将领苦不堪言,甚至请求朝廷赶紧把这些不习劳苦、不受约束、碍手碍脚的八旗子弟调回北京,免得丢朝廷的脸和妨害军事行动的协同一致。

  这回京营去通州作战,果然又是先踊跃请缨,接着踊跃逃跑。

  和珅觉得,梁肯堂那个老好人真的是白死了。

  但他不像落得一个跟梁肯堂一样的结局,可他是军机大臣,这些败仗他也是有份的,尽管以他跟乾隆的关系,乾隆不死他就不倒,可总是落人把柄,况且随着贼寇占着天津,北京城可是越来越乱了,北京的物资供应全靠江南,走的都是大运河,天津就断了大运河,不收复天津,北京就会被困死。

  可现在这情况,还怎么打?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