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章西湖美景

杭州,明代改为杭州府,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

  地理绝佳,更有西湖相伴,增以颜色,杭州美食也是叫人赞不绝口。

  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在一家生意旺盛的饭店里。

  一桌食客相互敬酒,时而交头接耳像是讨论什么。“孔俞兄,不知道货什么时候能给我,在下也好早日回家。”

  醉眼迷离,子明喝下一口黄酒说道。“哈哈哈,嗝,许老弟别着急啊,这几日上头货就到了,等下老哥带你去西湖玩玩,来到杭州,怎么能不去看西湖呢?”

  对面显得富态的男子说道:“来来来,喝,小王啊,好好照顾下许掌柜,我。。。我去下厕所。”

  说着便起身向门外走去。席间欢声依旧,房间内,艺女弹奏着手中的琵琶。

  乐声,歌声,席间欢笑声,逗乐声混成一块,好一个靡靡之地。

  三月的西湖在早上显得格外的仙,远山薄雾缭绕,宝石山,抱朴道院在其中若隐若现。

  早起的燕子穿过柳枝,在湖上划出一条弧线,惊得湖里的鱼儿四窜,一群鸳鸯欢乐的游在水面上。

  时不时的发出清脆的叫声,一旁大树上几只松鼠来回跳动,显得格外活泼,许子明一大早就被那位孔俞拉起。

  来到西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眼前美景,本就还有些犯困的子明一下子就清醒过来,好奇着打量着眼前的西湖。

  “不亏是杭州有名的美景,还真是不错。”子明看着眼前的美景,不由赞道。

  “那还有假,你看,那边就是断桥了。”远处,断桥上行人并不多,看着甚是冷清。

  “早就听说这杭州西湖是断桥不断,孤山不孤,可惜不是冬天,不然可好好看看这断桥残雪的美景啊。”

  子明说着,便向断桥走去,一旁的孔俞向他介绍着西湖的景观,二人到时在西湖游玩了半天,眼见着要过午时。

  索性商议着去附近的玛瑙山居吃点饭,玛瑙山居就是后来的抱朴道院。

  位于西湖北岸的葛岭,因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曾在此炼丹修道而得名,元代因遭兵火,祠庙被毁。明代重建。

  二人都是信道之人,便持阶而上,道路两旁树木参天,藤蔓攀盘在树木之上。

  有些还沿着石阶伸出枝蔓,石阶上苔痕翠绿,四周偶尔传来小鸟的叫声,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响声。

  伴随着山居里传出的念经声,显得是那样的安宁,来到门口,说明来意,道长引领着去了斋堂。

  二人一人一碗斋面,子明倒是觉得味道不错,连汤带面吃了个干净。

  然后在道长的带领下,拜见了一些神灵,大致的浏览一番,方才告辞。

  二人又逛了一下杭州一些其他地方,将近日落,来了个小厮,说是货到了。

  二人顿时没有游玩的兴趣,来到仓库前,让手下人将货物装好,让子明带走。看着眼前的货物,子明也是十分开心。

  边和孔俞对起账来,一旁的账房数点着货物,记录着货物品种,数量,价格。

  再将总数报给孔俞,孔俞看着账房点货,笑着和子明说道:“子明兄,这下可曾放心了?”

  子明拱手笑着说道:“多亏孔兄周转,不然在下怕是还要打扰多日。”

  “哈哈,子明兄客气了,日后有机会,再和你把酒言欢,老姜啊,价格出来后按照以往的规矩办。”

  “知道了,老爷。”一旁账房算好价格后,说道:“老爷货物已清算完毕,您请过目。”

  当下确认无误,钱货两乞,子明便拉着马车,带着手下伙计和孔俞道别,离去。

  四月悄然来临,象邑城内居民也开始热闹起来,梧桐木一时间竟然炙手可热。

  大家忙着采其树叶洗米做饭,这几日正是佛教的浴佛节。

  ‘浴佛’又作灌佛。乃为纪念释尊诞生,佛寺举行诵经法会之仪式。佛陀降生后,天降香水为之沐浴。

  根据此一传说,于每年四月八日举行法会,用花草作一花亭、亭中置诞生佛像。

  以香汤、水、甘茶、五色水等物,从顶灌浴,此外还举行拜佛祭祖、供养僧侣等庆祝活动。

  所以作为邑里有着影响力的东西二寺,等兹禅寺和宝梵讲寺里的僧人为了更好的举办。

  忙的不可开交,知县也派出人手专门负责节日的安全问题。

  子明将梧桐木的叶子准备好,用以洗米,洗完米后将其做成一个个小饭团,给周围邻居送去。

  吃过午饭,便看到街上请出佛像进行游街,大家都跟着一路,维持秩序的衙役们在一旁维持公众安全。

  一旁的孩子们,觉得好玩跟了游行队伍一路,当然还有乐手在一旁吹着乐器,打着鼓具。

  游行的终点是在东寺宝梵讲寺,要绕城一圈,一圈下来,再将佛像请回寺内。

  摆放贡品,点燃香烛,子明心知孩子们喜欢玩闹,便带着自家表妹静宜,也跟着他们游街。

  看着他们的活动,“表哥,我们快跟上,他们要走远了,走远了就看不到了。”

  四月的天气,也是炎热,刚出来一会就有些细汗冒出,看着眼前一脸兴奋的表妹,子明只好带着她追赶游队伍了

  寺里的大门早早就打开了,僧人位列两旁,迎回佛像后,就开始活动起来。

  信徒们在殿外诚心礼拜,殿内僧人们口吐经文,为佛像沐浴,等做法完毕,便让殿外的信众进来进香,礼拜佛像。

  此时子明带着表妹浏览了下佛寺,宝梵讲寺初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创建者为目光禅师。

  传承法系为临济宗,宋治平二年(1065年),皇帝赐“宝梵讲寺”匾额。

  南宋至元末明初,由于兵祸连绵,该寺屡建屡毁,兴废交替,明永乐七年还进行了维修。

  看着眼前的一切,佛像庄严,烟气缭绕,仿佛让人能够安静下来一般。

  法会结束,子明带着表妹回到家中,家中老太太正在佛堂念经,表妹到是一边喝水一边说着佛会的事情。

  家里的叔叔阿姨笑着看着静宜,拿着桌上的果子逗她。子明和表哥子渊走在庭院里,二人正说着商铺里的事情。

  打算过几日将城东商铺店好好的装修一番,底下小厮上来报道:“二爷,外头有人找你。”

  子渊闻言便出门了,子明回房拿了一些果品,便回商铺,盘点货物开门。

  就在城内洋溢着节日气氛的时候,县衙内知县毛德文有条不紊的发号施令。

  今日一早,海边一海户下船捕鱼,结果遇到一个满身血迹的女子,于是立马报案。

  当场就有捕快衙役前来确认信息,带人四处确认女子身份。又请来仵作检查。

  仵作仔细检查下发现女子腹部中了好几刀,面部也有多处划痕。头上又有磕碰痕迹,衣物凌乱。

  将报告给予知县后,仵作又和知县讨论了下一些细节,方站立一侧。

  知县回头问道捕鱼的汉子:“你再将发现女尸经过仔仔细细说来。”汉子显然第一次遇见这事,忙回答:“小人张寒。

  世代捕鱼,今日出门捕鱼,却不想遇到此事。。。”

  虽然害怕,倒也全将事情全部交代了,一旁捕快看着尸体。

  于知县耳旁道:“大人,死者脸部已被涂花,恐怕不好寻找死者家属啊。”

  “大人请看,这支铜簪在女子左手内寻到,请过目。”仵作拿出一旁放着木盘上的簪子。

  知县拿起簪子,靠近死者,“大人我们不妨做个猜想,这簪子与死者脸上的划痕是否有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死者不惜用簪子划破脸皮,而且其身上衣物凌乱,”一时间都陷入安静。

不好意思昨天家里有事,没能及时更新,下次不会了QAQ有票碰个票场,没票捧个看场,点击收藏关注,么么哒

creators' thou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