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十九章姜毛庙与大瀛海道院

清晨的阳光,洒落在大地上,唤醒了小城一日的生计,斑驳的阳光透过树叶。

  形成一个个斑点,在城南一条大街上,行人匆匆路过,附近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此时站在子明面前的是一座古老的祠庙,姜毛庙。

  姜毛庙,史记:“南市中二神,姜姓、毛姓,古传为唐进士,弃官隐此,施药济人,卒而有灵,乃立庙祀焉。”

  意思就是在唐代,有两个进士,辞官隐居在象山这个地方,经常给穷苦百姓看病。

  死后又经常能够保境安民,县里的人们就立了一座庙,来纪念他们。

  卒而有灵,在县志上也多有说明:“多著灵异,病有祷神,梦授以药,次日服之顿愈。

  邻火四及,见朱衣者立殿屋上飞瓦掷之,火遂灭。有一人遇寇,呼神,即得脱,皆近事也。”

  “至今渡海者,或遇风涛,号神望救,即浪静波平,获救无恙,里境有祭。”

  就连当朝的嘉靖陛下,也多有耳闻,特赐“护国庇民”之称号。

  故而来此祷告伤者救愈的人极多,在象邑号称南门行宫,足以见得其中分量。

  子明家中自静宜失踪后,老祖母就日益病重,本来还能说几句话,吃几口饭菜,到最后只能躺在床上不得动弹。子明闻听消息,便从苏州赶回来看望。

  向来听说姜毛庙的灵异,也就来此祭拜一二,还望老祖母的病得以好转。

  抬腿迈进姜毛庙,只见整个姜毛庙前后三进,包括大殿、后殿、戏台、厢房和座楼,占地两亩多。

  硬山造建筑,采用穿斗式和抬梁式结合的砖木结构,梁头雕有象头、花篮垂莲。

  其撑拱、梁架、雀替上刻有玉兰、云头、龙凤及各类人物纹样图案。

  特别是后殿,外用方柱,内用圆柱,木材粗壮,气势雄壮,梁桁斗拱呈十字形,别具匠心。

  其厢楼前沿设有护手栏杆,出入庙门达七处之多。

  姜毛庙外表美观,内部结构严谨,坚固耐久,倒是很有独特的地方风格。

  祠庙里的庙祝,是一个老年人,两鬓发白,正悠闲的躺在一张藤蔓制作的摇椅上。

  一看有人进来,便从藤椅上起来,笑着问道:“不知是来进香,还是问卦。”“进香。”

  听子明这么一说,庙祝便寄过来几支上好的香柱,顺手点燃。

  子明接过庙祝手中香柱,在庙祝的指引下,跪倒在姜毛二位神像前,闭目诚心的祈祷起来。

  良久方才站立,将香柱给了一旁恭立的庙祝,庙祝将香放置在了神像前的香炉内。

  香烟渺渺,带着期望,弥漫在神像前,将神像笼罩。

  “许公子如此诚心,我想姜毛二公有灵,定会感应,心中所求之事必然有所好转,还请许公子宽心。”

  子明一脸忧心忡忡,拱手写过庙祝的好意,匆匆的离开了姜毛庙。

  一脚踏出姜毛庙,好像心中有什么事情被放下一般,子明眉头一皱,回头看了下祠庙。

  阳光斜落在姜毛庙的上方,一抹光辉洒落在二公身上,搭配着香烟的烟雾,显得那样的圣洁。

  子明无奈的笑了一下,“自己在想什么呢。”

  摇着头离开了祠庙,只是那姜毛二公,还肃立在坛上,享受着人们的恭敬。

  爵溪,位于县东二十里,三面环山,东临东海,是为渔村,因村南一溪林茂噪而取村名为雀溪,元代谐音作爵溪。

  在此有一座及其有名气的道院,是谓“大瀛海道院。”

  其碑文有记载:“日余,十有二杓贞于天田,延祐第六春也。”其中意思就是夕阳尚有余辉时分。

  天空中旋转了十二次的北斗星斗柄正指天田星,即为正月,是延祐年间的第六个春天。

  吕虚夷,得到了吴澄的“一言以久其名”,就更便于“资众力以大其居”,终于在至治二年,于爵溪南门,建起了大瀛海道院。

  早在元代,便极有名望,到了元代延祐六年,当时的道长们便邀请“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帮忙写了一篇碑记。

  就是后来极负盛名的“大瀛海道院碑记。”后来又让集贤直学士吴澄撰文,翰林学士袁桷篆额,最终大成。

  据说碑成后三年,赵孟頫先归道山,吴澄辞官归山讲学。可以说是大成之作,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瑰宝。

  历来就收到官方重视,据说后世鲁迅也想要一份拓文,但是也没有拿到。

  从元末到明代这些年间,在原有的基础上陆续增加供奉关帝、罗汉、三官、土地等神,佛道共祀。故民间又称之为“大庙”。

  子明仔细端详着眼前的道院,信徒们进进出出,给了道院极大的人气,香火鼎盛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比起县城内的栖霞观来,道院的规模要大上许多,其中殿堂居室便有二十七间,建筑面积就有七百平方米。

  那著名的大瀛海道院的碑记就放在大瀛海道院前殿左侧。

  子明抬腿进入其中,仔细观看着这座道院,号称建立之初,就被赵孟頫等人看不起的存在。

  细看之下,心中也是及其佩服建立之初,那些道长的厚脸皮,即使赵孟頫看不上这小小道院。

  认为其配不上大瀛海这个称呼,还是给他写了一篇文章,看着这座雄伟的道院。

  心里不由的流露出元代的一位不知名文人写的一首诗句:“人间咫尺大瀛海,方丈蓬莱信杳然。若木三更先吐日,弱流万里不通船。

  未同徐福来求药,好访安期且问仙。闻说吕公高隐处,蛟龙常护石床眠。”

  向来听说此院灵异,子明抬腿进入道院,在道长的指引下,陆续跪拜。

  祈祷着神灵保佑家中祖母的健康。诸事完毕,回转家中,许母刚弄到几条带鱼,打算腌制成咸鱼,下饭。

  见子明回来,倒是又拉着子明说了一些关心老祖母的话,子明闻听后。

  心情愈发的差了,自从病倒到现在,祖母病况一直未有好转,请来的大夫也说不清楚其中缘由。只能开着一些药物,在那里吊着。

  进了里屋,正看到几个姨妈围着祖母,照料着,老祖母闭着眼睛,怕是睡着了。

  “你轻点,祖母刚刚才睡着,免得给弄醒了。”可能子明进来的脚步声有些大了,一旁照料的姨妈连忙小声的进行提醒。

  “好的,好的。”子明轻声附和,抬头便看到祖母看着他,那原本充满神气的一双眼睛。

  如今正无力的耷拉着,原来老人的睡眠浅,子明进屋那一刻,便有醒了。

  子明一看一看老祖母醒了,便上前问候。“祖母你感觉如何?”

  老祖母并没有回答,反而伸出双手,子明立马迎着,两双手紧紧握着,老祖母一言不发,就这么看着子明。

  子明心里知道老祖母担心的事情,无非是当年失踪的静宜,以及家族日后的事业。

  倒是好一顿安慰,废了好一段力气,才将手从老祖母的手中抽出。

本来是想写一些大瀛海道院里面前后殿的布置,让大家了解下,不过可惜这所道院后来在民国元年(1912),道院作区立爵溪初级小学校舍。解放后改建为爵溪镇中心小学,拆了部分建筑。“文革”期间,新碑被毁。1980年,校舍重建,拆毁原建筑,道院不存。

  再次表示自己的心痛,当年毁坏的建筑现在也只能望书兴叹,只能存在自己脑海里幻想了。

  想看碑文的朋友移步作品相关,热烈欢迎朋友们来象山游玩。

creators' thou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