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唐伯虎的个人生平与经历

作者:苏依璇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30897/answer/938666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唐伯虎,字子畏,号六如居士,主要造诣是书画,也会写诗。有参加科考,但是受人连累,背上贿赂考官的罪名,入狱。

  出狱后就放弃仕途,回苏州。(是否真的贿赂考官,过程如何?我查了很多文献都没查出有价值的资料,不过据史学家分析,唐伯虎的性格,未必做不出来)

  唐伯虎,现代人称四大才子之一,形象算是名列前茅,书画评价也极高,唐伯虎点秋香也实在是佳话

  (不否认影视作品对人物形象的推波助澜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起码我从小看各种四大才子电视剧,或电影,印象还是根深蒂固的)

  唐伯虎出生于苏州城中一个最繁华的地方。“......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东西。五更市贩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齐......”感受一下繁华的城市。

  唐伯虎的家里是开酒店的(不是现代的那种酒店,是类似于酒家,喝酒的)。

  唐伯虎是长子,但是从不顾理家里的生意,除了读书,其他都不管不顾。

  古代重本抑末,士农工商,就算城市繁华,做生意的总是没有当官的好。

  “学而优则仕”思想根深蒂固,父亲对这一点也一直认同,所以唐伯虎也就顺理成章的各种“不管不顾”,一心只读圣贤书。

  唐伯虎人生中有一个人叫张灵,这个人史书是没有过多的记载。但是唐伯虎被后人留下放荡不羁,一再裸奔的说法,跟他脱不了干系!

  一般来说,读书人才华横溢,也就容易妄自尊大,跟张灵在一起,各种疯狂。

  唐伯虎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天资聪颖,考中府学生员第一名(明清各级考试入府、州、县学者,通名生员),名声大噪。

  接着跟张灵各种“神经病”,主要的记载是水战,在水里嬉戏(其实用嬉戏来形容我觉得真的太温柔了)。

  便有脱裤子入水的,后来教员来了,大家基本上抓裤子就跑,一个轰轰烈烈的裸奔场面。不过也还好,就是贪玩一点,各式各样的“神经病”。

  唐伯虎没有关于青楼的故事。四大才子也就是大概这个时候聚集。

  唐伯虎首先遇到的是祝枝山,简直不能再志同道合,一个作画,一个题书。祝枝山也是史上有名的富二代,官三代。

  唐伯虎心气高,好几次对祝枝山推而不见(有可能是因为家境背景,从心理学上分析,唐伯虎为之自卑)。

  然并卵,物以类聚啊,人以群分,祝枝山也爱玩,两个人总能玩到一起去。

  不久后就遇见文徵明,徐祯卿加入才子行列,各种游戏人间,没钱就卖字画,生活甚是潇洒。

  唐伯虎十九岁的时候娶了徐氏(官家女儿),初步进入官僚阶层,不久后,唐伯虎父亲去世,妹妹嫁后一直被虐待,抑郁而亡,母亲也西去。

  一下子精神崩塌,后来徐氏也因为一直照料安抚唐伯虎,病倒,继而也离开了,短短两三年间唐伯虎遭受的打击确实是没法想象。1488年唐伯虎二十九岁,应天府考举人又是第一名,这么多年也就这个能让他意气风发一回了。

  第二年京城会试举子,也就是在这次的考试中,唐伯虎被陷害入狱(有说法是说举子中有人花钱买试题,先请唐伯虎挥笔,继而好几个人背了唐伯虎的答案。

  考场中就文不加点,考后买题目的那个举人酒后乱言,说了这事,被告发,唐伯虎一并入狱)。

  仕途路也就彻底断了,回苏州之后也是臭名昭著,家里生意也遭受影响,以为稍有起色,但却是一落千丈。

  这个时候不要忘了之前游戏人间的才子,祝枝山他们慷慨解囊相助。

  但即使这样,也很难重操光辉,书画变得一文不值,生意做不下去,仕途无望,前途一片迷茫,才子总归是才子,寄情山水,书画艺术不断。

  后来三十多岁的唐伯虎,在苏州郊区造建了桃花坞,自号“桃花庵主”。

  《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桃花庵里去的大多都是名士,苏州的名士也经常去桃花庵。“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睡”—祝枝山久而久之,桃花坞引来的名士越来越多。

  “江南四大才子”的称号也是由此得名,一般来说唐伯虎拍第一。唐伯虎也自己制了印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他的这个风流,也是包括了男女之间的风流)当时的祝枝山在青楼也算是名重四方,也会携妓去桃花坞。

  不过唐伯虎和文征明都不狎妓。唐伯虎风生水起,张灵又出现了,在脂粉队中,他也是个VIP,很多年前就特别会闹。

  唐伯虎的裸奔事迹也是拜他所赐,不过这么多年貌似没啥变。桃花坞一常客写《唐家圆怀子畏》:盛暑断不出,门外有马车。公卿排闼入,裸体松林下。

  (在这中间出现了一个名人叫仇英,在这里不多说,他是个大师,临摹大神级人物,人称“落笔乱真”,他临摹的《清明上河图》,保存在上海博物馆,不过他人品还算不错,借了真品临摹都有归还。)

  桃花坞的名士就算风流于男女之间,也都是各位文人墨客,惬意畅饮,美人歌舞,短笛长箫,但也是不忘笔墨诗画。

  所以,在桃花坞产出了许多作品和故事。(听说在桃花坞,艺术与恋情更配哦)。后来唐伯虎就去了沈九娘。

  太过逍遥,太过风流,树大招风,虽然唐伯虎无官无爵,但是他书画双绝,名声大噪,誉满江南,总是会引起部分人的忌心。

  一个考了半辈子的老秀才就举报了唐伯虎等人裸体见客该当何罪,后来官兵去了,抓走唐伯虎,索讨字画,结果唐伯虎表示县官大人要字画,银子分文不少。

  文征明更是说三不卖:不卖权贵,不卖太监,不卖外国人。县官是个十足十欺软怕硬的主,曾经因为勒索商人被贬,唐伯虎曾写诗揭过他的。

  ,他一直看唐伯虎不顺眼,后来便随便找了条罪名没收了桃花坞的字画,而且要抓了唐伯虎,仇英,张灵等人,就是放过了文征明

  (尚不明白为什么特地放过了文征明),搜了桃花坞的字画,便要下令封了桃花坞,这时唐伯虎说:且慢,县官大人可看得上这把扇子?

  (扇子上有唐伯虎的桃花,仇英的小鸟重山,徐祯卿的诗,祝枝山文征明盖的章)这扇子呈送给上司,保你官复原职。

  县令想接过扇子的时候,被唐伯虎“唰”的合上扇子,往对方脑袋上一敲:此乃金山寺高僧所赠,敲谁谁就官运亨通。县令半信半疑,头上又连挨了两下。唐伯虎三敲张通判,很快就流传开来。

  而且流传至今……后来祝枝山来了,县令在达官显贵面前总是比较龟(缩头的那种),祝枝山说了:我岳父讲了,朝廷官员很喜欢唐伯虎和仇英他们的字画。

  “岳父”二字把县官吓得够呛,赶紧撤退。然后关于唐伯虎“三笑”的故事,这也是现在对少影视作品的题材。

  唐伯虎坐在一条小船的作画写字,仰慕他的人带上纸张,通过窗口,让唐伯虎作画,一般直到唐伯虎累了就不再接纸。

  一条小船送远处飘过来,外头有个青衣女子,阿娜多姿,在小船靠近唐伯虎的小船的时候,青衣女子对着如痴如醉的唐伯虎婉婉一笑。

  她的一颦一笑泛起唐伯虎内心层层涟漪,刹那间情愫“核骤变”。唐伯虎赶紧租了搜小船追,追了一刻多钟后,追丢了,但是青衣女子的嫣然一笑,勾魂摄魄。

  这使得唐伯虎神魂颠倒,过后好几天,唐伯虎大街小巷的认错了好多个青衣女子。终于有一次在街上见了一回,“只见十来个仆人引一乘暖轿……所见青衣小鬟,正在其内。”

  青衣女子侧着脸抿嘴一笑。(在这里肯定都知道她是谁了,华府的丫头,名秋香)秋香在华府是头号丫头,侍候老太太的,后来知道了女子出处,便要想方设法接近了,多方打听,得一计,进华府为两个呆公子教书,化名华安,颇得主人喜欢。

  接下来接触秋香的机会便多了,假山旁,池塘边,小窄道,都能支支吾吾,但却词不达意。后来有一次错认花枝成秋香,第二天晚上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秋香,秋香浅浅一笑,酒窝半开。

  这“三笑”夺了唐伯虎的魂。后来请了祝枝山做了出戏。先是祝枝山登门拜访把华安的才华千夸万夸,堪称与唐伯虎并列。

  几天后又近华府,表示华安母亲要给华安说一门亲事,老爷和太太生怕华安走了之后两个呆儿子故态重生,所以就同意让华安在二十几个丫鬟中挑一个,后来便有了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

  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唐伯虎受宁王邀,在宁王府享受高级待遇,为了迎接唐伯虎,建造别院,大宴小宴隔三差五,整天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吟诗作画,高谈阔论,再无其他。

  时间久了,唐伯虎便觉得不对头了,宁王要造反,密造兵器,联络四方,唐伯虎知道必须离开,可是要怎么离开,轻举妄动便性命难保。

  所以唐伯虎便开始装疯卖傻。裸奔。当着宁王妃子面撒尿,尿撒到王妃裙子上,王妃大怒下令捉拿,唐伯虎狂逃,裸奔于大街上,捉拿回来宁王发了话,这才脱了虎口,离开了宁王府。

  回到苏州之后又羞愧又郁闷,大病了一场。又被耻笑又被戏逗。躲回了桃花坞。后来宁王确实举兵谋反,但被朝廷大军剿灭。

  五十岁左右的唐伯虎身体大不如从前,精神和肉体基本上各走各路。嘉靖二年(1524)十二月他就一病不起,作了绝命诗:一日兼作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

  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漂流在异乡。唐伯虎享年五十四岁。

  ~~~~~~~~~~~~~~~~~~~~~~~~~~~~~~~~~~~~~~~~~~~~~~~~~~~~~~~~~~~~~~~~~~

  以上出自知乎,在下个人还是很喜欢唐伯虎的才气,不过如果真的在同一时代。

  我估计会受不了唐伯虎恃才傲物的性格,可能很难一起当做朋友吧,你看好了那么多年的朋友祝枝山,友谊的小船不就说翻就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