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二百四十七章 盐州保卫战(下)

6世纪至9世纪的东亚,俩帮派大哥爆发了150多年的国战。

  在东起川滇、经河陇至安西,绵延数千里的战线上,陈兵百万血肉相搏。

  网上对这场百年国战的认知相当分裂,支持吐蕃的,认为吐蕃吊打唐军,鲸吞河陇安西,攻入长安撵走皇帝,成霸主之业。

  支持唐朝的人,认为唐是东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动机,捶遍四邻坐享豪劲之名。

  最逗的是,两拨人提出的论据,永远都是那几个:

  松州之战(638年)、大非川之战(670年)、承凤岭之战(678年)、石堡城之战(749年)。

  知道多点的,还能说出识迦河之战(689年)、素罗汗山之战(696年)、武街驿之战(714年)、征勃律之战(747年)和维州之战(801年)。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上述案例有两个特点——主要集中在河陇地区和安史之乱前(755年)。

  河陇以外的铁憨憨,都是吃瓜群众?

  安史之乱后的60多年,都在喝酒撸串?

  今天,咱聊聊安史之乱后的战争格局,看看从天宝十四年(唐玄宗,755年)到元和十四年(唐宪宗,819年)间,掰腕子的过程。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转折点,甚至整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陈寅恪先生语)。

  胡人胖子上台前的唐朝和之后的唐朝,根本就是俩朝代,从疆域到心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八年平叛的结构,可看做是西北军阀镇压了东北军阀,但西北军东调,给了吐蕃千载难逢的机会。

  吐蕃人最应该感激的人,就是这个跳胡旋舞的胖子。

  安史之乱后短短三十余年,吐蕃就搞定整个西北,截断河西走廊、鲸吞河陇数十州县,而此前打了近百年都未能染指。

  按整个唐蕃国战的结构,三大战略方向分别是剑南、河陇、西域。

  但安史之乱后,唐朝对河(西)陇(右)的战略不同,本篇以凉州(武威)为界,将唐军分作西部(河西、安西)和东部(陇右、剑南)两个集团。

  一退再退的河西唐军

  天宝十四年(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大量抽调河陇、安西边兵平叛,“并转谕西域诸国,许以厚赏,使从安西兵入援”。

  吐蕃由此开启爆炸输出的模式,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兰州、廓州(化隆)、河州(临夏)、鄯州(乐都)、洮州(临潭)、岷州(岷县)、叠州(迭部县)、宕州(宕昌县)、秦州(天水)、成州(成县)、渭州(陇西)相继沦没。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