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二百五十七章 派老程去科普儒学

需要注意的是文书中的用词,对外(西域、突骑施、坚昆)的用词是“抚宁”、“防制”,而对内则全部使用“统”和“治”。

  可见,此时的“西域”葱岭以西,不在唐朝直接管辖的地区,而“安西”则已经是内部地区了。

  这和《汉书·西域传》中,“葱岭以东”的“西域”,已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从管理层级的角度上说,安西都护府西迁龟兹后,702年(武周长安二年)庭州设北庭都护府,但依旧归属于安西都护府。

  景云二年(711年),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玄宗开元年间,又设“碛西节度使”,管辖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治西州。

  以天山为界,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归北庭都护府统辖,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辽阔地区,属安西都护府管辖。

  回溯唐朝向西的拓展,可以明显看出唐庭对东、西突厥战略战术的差异。与击倒东突厥时,充满赌博意味的国运之战不同,唐朝在经营西域过程中,明显采取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策略。

  出河西走廊后,先拿下天山北麓的牧场,然后以三州之地为笼,驻军屯垦,强硬推行州县制改革,稳固局面。

  足足四年之后(贞观十八年),唐军才越过天山进讨焉耆国(今新疆焉耆)。又过了四年(贞观二十二年),才西去平龟兹国(今新疆库车)。

  在安西四镇设置之初,唐朝的战略目的依旧止步于,打碎西突厥在南疆的统治。

  安西地区不过是构建了一个,以四镇为支撑点的战略缓冲区,便心满意足了。

  所以才会有四镇不驻军,以“抚”的主的大方针。

  但南疆复杂的政治环境超过了唐庭的预期,尤其是吐蕃从安西以南强势崛起,连续不断的以穿越昆仑山和取道小勃律两条路线入疆博弈。最终,逼得唐朝不得不在四镇屯重兵固守。至此,南北疆的统治策略才开始趋同。

  而对于葱岭以西,真正意义上的“西域”,唐庭实际上是绵长莫及,只要能够保持住朝贡体系,使其不倒向敌人便很满意了。

  从层级上说,北疆三州是河西走廊的防御缓冲区,南疆的安西是北疆三州的防御缓冲区,而西域则是安西地区的防御缓冲区。

  大家不要小看防御缓冲区的作用,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吐蕃军神钦陵和唐朝通泉县尉郭元振,曾有一次野狐河(今青海察汗乌苏河)之会。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