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二百二十五章 蓬莱有仙人?

李泌奉诏入朝后,根本顾不上经济天下。

  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件事,是如何解决西部陇山(六盘山)防线,唐军的吃饭问题。

  他对德宗说:“今年秋防,征发了十七万人戍于京西,每年吃粟二百万斛,折钱三百余万缗。国家连年遭受饥荒,经费不足,即使有钱,亦无粟可买。

  臣有一策,可以不减戍卒,不扰百姓,粮食皆足,府兵可成。

  现在吐蕃居原州、兰州之间,以牛运粮,粮尽而牛无所用。请以府库将积年劣缯染成彩缬,通过党项,以彩缬向吐蕃易牛,三匹缯换一头牛,可换吐蕃六万头牛。

  再以麦种分赐沿边军镇,召募戍卒,耕荒田而种之。约好明年麦熟只还一倍粮种;其所余者按照时价加五分之一的价格,官署尽买之。关中土地肥沃,所收必厚。戍卒获利,耕者将多。戍卒因屯田致富,必安于其土,不再思归。

  按旧制,戍卒三年一代,及其将满,下令有愿留者,即以其所开田为永业田。不过数年,则戍卒皆为土著,即以府兵之法理之。如此则可以变关中疲弊为富强。”

  德宗按照李泌的计策施行,戍卒应募愿屯田者占大半,士卒之心皆安,关中军情稍安。

  随后,他又断然否决了,德宗割让伊西(今新疆库车)、北庭(治今新疆奇台西)给吐蕃的想法(陆贽连《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都写好了),认为此乃“资敌之举”。

  不久,吐蕃大相尚结赞在平凉川劫盟杀使。自唐朝副使崔汉衡以下,60余名唐官被扣押,1000余人被俘,史称“平凉劫盟”。

  平凉劫盟后,唐蕃关系瞬间跌入谷底。

  此后三十余年,李适开始执行强硬的对蕃“三不政策”(不谈合盟、不见蕃使、不接国书)。

  李适交好吐蕃的梦想破裂后,李泌开始着手构建,“西联大食、北和回纥、东结南诏”的反吐蕃战略联盟(因在德宗贞元年间,也称“贞元之盟”)。

  此事的关键环节是“北和回纥”,但之前只要一有大臣提回纥俩字,李适立马就翻脸。所以,这雷只能李泌自己抗。

  李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与回纥有旧仇。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适还是雍王时,曾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入回纥大营见牟羽可汗。

  回纥可汗怪罪李适,见面时没有行“拜舞大礼”。

  李适的侍臣药子昂,以李适是太上皇(玄宗)的嫡孙,且当时唐庭有丧葬(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不应该“舞蹈”为由据理力争。

  结果,牟羽可汗倒是没敢把李适如何,但几个侍臣都被当着面打死了。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