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临时写状纸

唐米优随着贾府的人一同到了衙门,贾文香击了鸣冤鼓,围观的众人也不怕事儿大,看着贾昌宝兄弟走在人群中,途中贾昌余想开溜,人群就是一声讥笑,“哟哟哟,这贾昌余心虚要开溜了。”

  贾昌余想了两次,就被人怼了两次,到底读了一辈子书,在人前这点儿傲气也被激了出来,硬是红着脸走到了衙门门口。

  师爷出来领着众人进衙门大堂,公正严明四个大字下,苏大人一身公装坐在衙门堂上,看到唐米优站在堂下,眼睛一抽,心里一乐,艾玛,有好戏看了!

  “堂下何人,击鼓何事?”苏大人打着官腔,等一干人自我介绍完毕,贾文香才颤颤巍巍的说了事情经过,“大人,民妇并非不敬老不养老,只是民妇要将我娘接到我夫家去养老,银钱是肯定不会给大哥二哥的。”

  老大好赌,老二好面子,钱到他们手里不是给了赌场就是在外面请客吃喝,贾文香虽然掌管了张府,但是到底已经嫁出去了,大周法律规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除了年前孝敬其他的对于父母不用其他花销,但是贾文香在十几年前和贾家兄弟闹翻之前,曾承诺养老,所以这也是被贾家兄弟抓着不放的原因。

  “状子呈上来!”

  状子就是古代的状纸,上面需要写清案件条明,比如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需要的结果等。相当于告状的陈述纸张。

  “大人,大周可有规定民事纠纷需要提供状纸?”唐米优跪在地上,笔直着身子,她没有功名在身,县令堂前也得跪拜。

  “这民事纠纷当然不用写状纸,只是贾家这件案子已经是三上公堂,三上公堂必须提供状纸,陈述此前判断。”苏县令倒是好言好语的解释,没有状纸衙门可以选择不接受此次案件。

  唐米优转过身子眼神咨询贾文香,来的路上贾文香隐晦提过两句,也说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看到唐米优看着自己,她才想起来还没有全然告诉唐米优,于是又在公堂之上,说出了从头到尾的故事。

  当年事情发生后,贾文香将贾昌宝告上衙门,但是当时的县令并不是苏县令,而是上一任县令,上一任县令没有什么大作为,却相当昏庸,看上贾文香为人妇的神韵,非的让贾文香跟了自己,这件事儿也就草草结案没了结果。

  第二次贾文香告上衙门的是贾昌余,贾昌余吹嘘自己妹子做了张老爷的小妾,但是却在同伴面前直言不讳看不上,后又怂恿贾昌宝一同闹上了张家,让贾文香共同承担赡养义务,让她每个月给赡养银子,当时的老太太才刚刚五十岁,大周也没有规定赡养老人的年龄,而当时的县令就是苏大人,当然最后结果也好了很多,只让贾文香每年年礼必不可少就好。

  这第三次就是现在了,唐米优无语的咒骂系统,这都是什么事儿!但是因为是她提议再来公堂,也在路上安慰贾文香的时候说过,这件事有始有终的好,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想办法。

  没有状纸就不能对簿公堂,这会子上哪儿去找人写状纸?

  贾文香也是愣了,她一个妇道人家,三上公堂还没被张老爷休了都是荣幸了,还要去找人写状纸弄的整个县城都知道,那可不太妙,但是过了今日这个时候,下次将贾昌宝两兄弟弄来公堂就不容易了,四进衙门张家也不会罢休的,所以她也是犯了难。

  “苏大人,请问大周有规定说女子不得写状纸吗?或者说有没有规定必须秀才写状纸?”唐米优在沉默中突然出声。

  苏大人一副看好戏的样子让唐米优汗颜,这里是公堂,不是后衙,大人你这表情真的合适吗?

  “这还真没有规定。”说是这么说,但是也没有女子写状纸的先例。

  唐米优了解了,她刚刚就在想,既然没有那就写啊,衙门又不缺纸笔,还省了一大笔银子。这样想着,唐米优也做了,向师爷借了纸笔,跪在大堂中间就埋头开始写了起来,她的毛笔字很好,因为那个人喜欢,还专门抽空学过,直到她死,她都还没有将表白说出口。

  没好一会,苏县令看到案桌上字迹未干的纸张,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唐米优的字很美,就如同她的人一样,一丝丝张扬,一丝丝生气,一丝丝傲骨,还带着一丝丝怅然。只不过,一张纸下来,虽然大多都能读的通顺,但是好些字还是不太认识。

  这也不能怪苏县令,古人用的繁体字多,唐米优繁体字很多都忘了,只记得一些,厚着脸皮写的时候,是在想不起来的繁体字就用的简体字代替的。

  “咳咳,本官是在是有些字不太认识,唐米优你念出来听听!师爷在卷写一份让贾文香确认画押。”苏县令自从知道唐米优是女子以后,对于这个身怀医术,却又不卑不亢的女子好奇的紧。

  唐米优愣了,然后脸上有些肉眼可见的红,唐米优按照书写内容,从容的读了一遍,又等师爷卷写后确认了一遍,在状纸后面写了自己的名字,最后又让贾文香查看,确认无误后贾文香画押,案子才开始审理。

  贾家兄弟与贾文香争执不休,唐米优听得头疼,仍旧耐心的听双方争吵,争取得到更多的信息。

  “苏大人,自古以来爹娘都应该跟着长子养老,亘古不变,而且,我自问对娘不错,吃喝拉撒照顾的全面,所以,草民不会同意娘跟着妹妹养老!”

  古代养老多是长子,家产继承也都是长子,敬老爱幼,敬爱长辈得孝顺,爱护弟妹是传统,也是责任,所以贾昌宝的话刚出来,就得到不少人的认同,长子需要尽到的责任多,当然得到的也多,贾家虽然并不是特别富裕,所以张家下聘的时候,除了二十两银子,也给了贾家一所经营不咋地的破烂铺子。

  但是有总比没有的好,老太太清醒的时候,铺子把握在她自己手里,铺子的银钱也不知道是藏在哪儿的,总之贾昌宝兄弟两并没有得到,老太太将铺子经营的很好,生意渐渐有了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