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二五六 未来的演唱会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从先秦到现代,给四书五经这些典籍写注的有上百人,同样一篇文章,不同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邻家诗话》第一期开播以后,受到国内民众的追捧,认为这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解读,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这几天,关系着国内大学中文系的名次之争,复旦、南开的很多学者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国内能出现《邻家诗话》这样的传扬中华文化的节目,是很好的…

  沈晞作为北大的学者,是博士生,水平肯定是有的,但文化是开放性话题,我觉得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蒹葭》,会是不同的感觉…

  文人说话,向来喜欢隐喻。

  看起来国内学者对北京大学和京城电视台合作的《邻家诗话》节目赞赏,言外之意却是,华夏文学是属于整个华夏人的,民众看到北京大学的解读,会觉得北京大学是正统,国内也有很多国学大师,他们对华夏文化也有独到的见解,北京大学这么做,是不是稍微有点那个啥了…

  前几天,宋院长就和罗平说起了这事儿,罗平也在思索着如何将《邻家诗话》做的更好。

  罗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院长,我们学校和其它院校每年都有学术上的交流,我想…要不然我们可以邀请其它学院的老师,一起参加《邻家诗话》,在节目中上一起聊聊,院长觉得怎么样。”

  宋院长其实也是这种想法,只是有点担心罗平年轻,思想上有压力,听了罗平这么说,心中安定下来。

  “嗯,这样,挺好的,文化这东西,就是需要碰撞,才行标新立异,我在想啊…如果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那才是我们这些后人值得骄傲的事情。”

  罗平做着保证,“院长,我会尽力把《邻家诗话》做好,我想从第三期,开始邀请外校的老师,我想…让您帮我们请嘉宾,京城电视台的经费已经拨下来了,邀请各位老师来…出场费一人十万,院长您觉得合适吗?”

  宋院长脸上很是震惊,不太相信的问道:“多少?拍一档节目十万?”

  罗平解释道:“不是的,院长,是录制一期十万…”

  “…”

  国内大学老师的工资,每月也就一万多点。

  宋院长这样的纯粹文人,对于钱没有什么概念,听到罗平想要给十万出场费,自然觉得太多了…

  不过,罗平参加了很多综艺节目,知道稍微有点名气的艺人,一场通告费,都是二十万以上。

  专心做学术的默默无闻,反而热搜上经常出现的是娱乐新闻。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