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172、蹒跚每步蹉

不是握手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但握手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陈近南也不急着走,而是在云霄呆了下来,他也想换个环境散散心,云霄这里离着他的家乡龙溪并不远,相当于重温乡音乡情。

  洪熙官也没有对陈近南保密,一应骨瓷的制作流程都向陈近南开放,就让他看着一具骨瓷如何从泥坯到成品,历历在目。

  这就是欺负古人了,陈近南哪里看得明白这些材料成分,又怎么能弄得清楚窑温、燃烧值、通氧量这些科学概念。

  洪熙官已经改良了工艺流程,不再使用骨粉,而是以氧化钙取而代之。

  看着就像是石粉混进了泥料,一点都不担心泄密,就算泄密了,那么多石头,竞争对手不知要试到何年何月。

  对外就说是云霄这里的观音土有佛性,可自璨佛光,对于这年代的人来说,还不是他说什么是什么。

  不管怎么说骨瓷的制作技法和流程陈近南看了,有不懂的地方洪熙官也大大方方地给他解说,所有的一切都开放,陈近南因此就入了洪熙官的套。

  这叫君子可欺之以方,直钩钓鱼,自投罗网。

  怀抱从来都不是单方面敞开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不怎么说免费的最贵呢。

  而且看清楚了整个流程好处多多,陈近南体验到了制瓷的不易,不是把泥巴烧成瓷器那么简单,几十个步骤,但凡有一个小细节出了问题,一窑瓷器就全报销了。

  采泥、和泥、制范、成胚,每一个环节都是很精巧的活,需要耐心,也需要手艺。

  不然薄胎瓷是怎么来的?弄个转板随便捏能搞出来?

  泥料的干湿粘性和韧度,转板的速度,制胚制范的工艺顺序,稍有差池,便须推倒重来。

  等胚器制好了,烧窖又是一关考验,眼力、触觉、经验缺一不可,还很熬人,得眼都不眨地盯着炉火,根据火焰的色泽等判断炉温,及时地添减焦煤,并控制好烧制以及冷却的时间,细到分秒必争。

  洪熙官就这么当着陈近南的面,也烧了五趟才成功了一次。

  工业化的初始进程就是如此步履蹒跚,需要不断地试错,并在看不到希望的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前行。

  这还算好的了,洪熙官是知道结果求过程,总比一路开山破棘强得多。

  但陈近南不知道底细,他只见到了洪熙官废寝忘食,屡败屡战,也因此触动。

  这里面有认知差距,洪熙官是个生手,需要通过失败积累经验,在陈近南看来只以为洪熙官掌握了祖传手艺还勉为其难形销骨立。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