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章辞别师傅

就这样锦澜名正言顺的跟着老王习武了。

  老王对锦澜的聪明灵活和能吃苦非常满意,唯一就是觉得她太心急了。

  只有锦澜心里最清楚,还有五个月的时间,她们全家都要搬去京城了,到时候谁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故,她还能继续习武吗?

  所以要在最短的时间把想学的都学完。由于她天生神力,老王主要针对练习她的灵活和技巧,不出一个月,锦澜就可以在老王手下走五六招,老王叹气:“过不了多久,他也教不了她了。”

  期间锦澜发现老王家有一杆枪,求着老王舞了一回,十分喜欢。老王没有办法拒绝这样聪颖好学的徒弟,毫无保留地教授于她。

  就这样锦澜如饥似渴地学习,家里的兵书也全部倒背如流。常常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为了习武而重生的,这此一定不会让全家落到那样的下场。

  上辈子拼命学习诗词歌赋到了最后一无是处,被陷害退婚,被逼嫁,到全家灭门,那些又有什么用呢?

  如今就是跟着祖父上战场也好过一辈子呆在后院方寸之地与那些可悲的妇人明争暗斗。

  看到他们的下场,锦澜觉得一点也不恨了,只觉得他们可悲,厌烦透顶,如今就是为了远离他们做准备。

  这段时间,在家她几乎不怎么说话,没有存在感。

  就是她后娘生的妹妹锦绣和堂弟锦嵩故意找茬惹她,她也懒得搭理,家里人都觉得她更不讨人喜欢了,于是就算她几天没有回家都没有人作声。

  唯一就是小姑姑程月娘会关心劝解她两句。

  时间过的飞快,五个月后的一天,天气热的连树上的蝉都叫的有气无力,大家都坐在村口大樟树下乘凉。

  忽然听到一阵锣鼓喧天,大伙都跑去看,锦澜合上师傅给的枪谱,心里很清楚是祖父回来了。

  只见祖父五十多岁头发花白,个头高大十分精神地骑在高头大马上,走在最前面。

  后面跟着大队亲卫。都五六年没有见了,上辈子祖父死在了边疆,一家人的命运才开始改变。

  锦澜泪眼模糊:“祖父,您终于回来了!”程大祥五六年没有回家了,走的时候只有锦澜一个孙辈,十分亲近。

  那时她会软软叫着祖父,抱着他的大腿哭着不让他走。

  看着她都长这么大了,下了马摸着她的头笑着说:“离儿这么大了,祖父都不敢认了。”

  “爹!您回来了,这是锦嵩您的大孙子!”二婶汪氏赶紧上前牵着儿子骄傲地跟程大祥介绍。

  老辈人都重男轻女,老程也不例外。看到大孙子高兴的一把把他抱上马,锦嵩得意地看了锦澜一眼。锦澜还是很高兴,因为祖父是她在程家最喜欢的人。

  这几日,程家喜气洋洋,连带村里人也都兴高采烈,这还了得,大樟树村里出了个开国将军,说出去脸上都有光。

  宜城处于偏远山区,消息闭塞,只知道炀帝暴虐民不聊生导致到处都是叛军。

  现如今才知道炀帝被推翻了,武家得了天下,如今改成天启元年,这程大祥就是跟着他得了从龙之功,被封了程国公。

  程家上下要发达了,全家搬去京城的消息不胫而走。

  锦澜偷偷拿了些烧鸡猪蹄和好酒去了老王家,老王感慨:“你以后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我也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了。去了京城以后,就有机会碰到我们师门的人,到时候可以找机会学习至高心法,你的前途便不可限量。”

  他掏出怀里的一块木牌:“这是师门信物,说来惭愧,在师门我只是最低阶的弟子。还有上次给你的匕首也是师门之物。当今国师赵无痕就是我们的门主,但是他性格古怪行踪飘忽不定。要不然以你的天赋他见了一定会喜欢的。”

  “多谢师傅,要不然您跟我们一起去京城吧!我舍不得您!”锦澜知道老王对她真是掏心掏肺的好。

  “不了,好孩子以后得靠你自己了。我孑然一身,对功名利禄没有兴趣,在这里就很好!”

  锦澜跪下给老王磕了几个响头:“师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的大恩!”两人依依惜别。

  这几日程家请全大樟树村吃了流水席,处置好了田地祖屋一大家子就动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