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21章 驱策三门

关于七具战利品傀儡的处置,方亦耽搁考虑了很久……

  首先,“摄魂钉”这等孽物,直接被他收入芥环、留待日后研究,自然无需争议;就算其他人有兴趣,方亦也不会交出去。

  那名原本被摄魂钉所奴役的可怜人,在摄魂钉拔除后,生机倒是还会暂时留存。

  然而方亦在“灵台魂识”方面的了解相当有限,对于如何修补破损的灵台、收拢溃散的魂识根本毫无头绪。顶多尝试给予他一些刺激,换取回光返照、述说遗愿的机会。

  有关“灵台魂识”的认知,至今为止掌握最多的,仍旧是闭锁于东蓬莱天域的旧仙庭势力,毕竟这是埋藏于内景周天深层的奥秘,非修真境界足够高深者难以涉足。

  至于将摄魂钉重新插回灵台……

  就算真的有用,方亦也不认可,那和已经死了并没有什么区别。虽然无法判断那可怜人怎么想,但这样一个抉择,纵有罪业方亦自问还背负得起。

  最后,考虑到彼此不存在任何牵绊交集,也始终没出现什么通灵感应,方亦干脆利落地给了对方一个解脱,省去回光返照的痛苦和繁琐,对双方都好。

  ……

  再到六名混铜力士。

  如果忽略伦理感受,这玩意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人形的兽魂型螺舟……

  相关的铸造工艺虽然不清楚,但是佛门的一些经义宗旨,方亦有所涉猎——

  所谓“舍身力士”,讲究起来颇有超脱感,取的是舍弃臭皮囊之意。佛门理念中,只有神魂圆满清澈者,才能完整地剥去遗蜕。换言之,元神出窍、舍却肉身是一种高深境界,如此留下的遗蜕是与众不同的,方可铸就真正的“无垢清净法身”。

  可惜,仍然少年心性的方亦,对佛门毫无认同,只觉得尽是糊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跟杀人放火受招安,有什么区别?

  普度众生大慈悲?但悟性不够算不得人?

  再浮夸的高僧宏愿,跟一句“有教无类”相比都差远了。

  在他看来,或许曾经的上古佛门确实致力追求着一条济世大道,但从后来他们在西昆仑天域的表现来看,佛法要么是自身太过偏执走歪了、要么是被尘世污秽侵染扭曲了。

  如此观感促使下,方亦一开始的思路,自然是奔着“给他们解脱”去。

  ……但是!

  初步却细致地探究了一番后,他发现:这些混铜力士的功用上限,出乎意料的高!

  其操控方式极有门道,结合了御物、控兽、布阵——驱策三门居然一个不漏!

  呈现在外行眼中更显神妙无比,走的是极具古纪元特色的“蕴养认主”路线:在混铜力士的中枢核心滴下指尖精血,让自身气息渗入其中、结成一点魂识分身,而后心念一动,便可如臂使指地进行调遣——当然,要达到这种程度难度相当大。

  所谓的“认主”自然是无稽之谈,但“蕴养”却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活!

  虽然不知道这个字眼在早期的真意为何,但方亦认为,眼下可以将它看成“蕴润”和“驯养”的结合说法。

  其中,蕴润、乃“御物”技艺的要旨所在——

  持之以恒地探知灵性之物、摸透其中的独特印记纹路,熟知此物存在的每一种细微反馈变化、对应的法力运行轨迹为何;通过将带有自身魂意的法力不断注入其中,细细雕琢、与之磨合,这整个过程即为“蕴润”。

  以飞剑为例,每一把飞剑锻造完成后,其中的印记纹路绝不相同,就像每个人的指掌纹路独一无二般。有的飞剑,笔直刺袭的驱策手法是法力聚于中心,悬停的驱策手法是法力逆流,而另一把飞剑则可能恰好完全相反;但飞剑还有诸如折向、翻转、切削、五行属性结召等等诸多变化,单是折向往左、往右,也许就是前者法力上流、后者法力勾画波纹,如此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手法。

  所以,在古纪元时期,伴随“灵性法宝”传承的往往是一大段繁复的驾驭口诀,而且是每种器物都有与众不同的口诀,非常考验记忆力,要是记岔了、后果可难说……故而,历来都有“法宝在精不在多”的经验告诫。

  直到后来,微型法阵雕琢工艺突破,可以通过法阵来记录轨迹、调控法力,令驱策难度大大降低,才让这种局面出现好转。御物法门的核心要义也随之作出调整,集中指向了对灵性之物的探知、雕琢、磨合方面。

  再者,驯养、则是“控兽”的要旨所在——

  与灵兽朝夕相对,了解其所好、所恶、所惧、所怒等等情绪本能。以此为媒介工具,让它们知晓进退规矩、赏罚得失,使每个指令发出、必能收获准确的回应……这种是最为常规的“驯养”手段,也最为扎实稳妥。

  然而,不论在古纪元还是如今,控兽之道所追求的,都是另外一种名为“通感”的奇特技法。这种技法从鬼族魑魅的天赋神通——“寄魂附身”衍变而来,讲究与灵兽缔结魂识联系,知觉相通、达成情绪共鸣,从而实现欲求同调,令灵兽顺从驾驭者意图而动,却又行径自然流畅。

  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夺舍”之法,同样脱胎于鬼族的“寄魂附身”。

  ……

  这几具混铜力士的操控门道,通过“阵法”作为媒介,将“御物的蕴润”和“控兽的驯养”作了有效结合。

  方亦之所以这么认为,缘由在于:驾驭者可以通过御物的规律调度,完成“通感”才能做到的复杂指令,同时又能通过控兽的驯养手段,调教出“蕴润”才能完成的规律磨合……

  简单点来说,这东西有可能通过后天教导,来学习原本不具备的能力,甚至……

  性命灵智、无中生有,乃是创圣造化之工啊!

  “划归为驱策三门的御物、控兽、布阵,相比划归造化三门的铸器、炼丹、制符,却有望做到更多、做得更好,呵……这让造化三门情何以堪?”方亦不禁心神战栗。

  时常有高瞻远瞩之辈发表言论称:当驱策三门臻至化境,必将殊途同归。

  以往方亦对这种无根据的空谈嗤之以鼻,可眼下,从这几具“佛门舍身力士”身上,他却隐隐看见了三门技艺超乎寻常的融洽性。

  而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似乎……是三者中乍看并无亮点的“布阵”?

  方亦有些不敢确定,而这种不敢确定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兴趣!

  “布阵”被称誉为“穷究技艺、术之尽头”,运用在任何地方原本都不值得意外。

  然而,眼下显出特别之处在于:

  混铜力士用到的法阵全为最低阶的那一种,效果仅仅是将法力经络梳理定序,以简化御物与控兽的驱策难度;只不过,这种简单的法阵,数量居然有成千上百之多,关联到御物和控兽两门技艺的每一个环节,其中有许多……根本无法看出意图所在。

  方亦有一种直觉:这些简单的法阵作为基础的单元,重新构筑出了一个相互嵌套、循环影响的完整体系,已然超越阵法的范畴……

  在驱策三门方面,佛门居然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吗?

  如此说来,当初在古纪元,佛门能从旧仙庭的强势把持下,仍然分走一部分信徒,靠的果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玩艺,而是有实力底蕴做保障的。

  只不过,最令方亦觉得诧异的是:这等惊艳的技艺,他往来终南天域和金刚天域,居然从来都没有听到多少相关的议论?

  诚然,这些混铜力士的工艺水准不低,若不是有足够鉴识力的人,或许根本看不明白其中的门道,甚至会被其中大量简陋的法阵运用所蒙蔽,误以为只是冗余手段堆砌的粗糙之作……但方亦可没有自大到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

  终南天域,那些世家宗门的底蕴不容轻视,没有哪个不是供养着几位大良贤师级别的老怪物;面对其他势力展露的高深工艺,解析仿制肯定不容易、关键是未必能后来居上,但要是连辨别判断都做不清楚,那……荣华富贵也该到头了。

  金刚天域,各族龙蛇混杂,奇人异士无数,地下黑市无比繁荣,种种珍稀器物、天材地宝走私流通;论专业的制造、鉴定,或许不比终南天域,但那些精明的往来商客,发掘有价值商品的能力却绝对冠绝五大天域。

  任何一样事物,只要蕴含有足够的价值,那么除非它永远不进入世家宗门、黑市商客的视野,否则就必然会被标上加码,登上众所周知的货品榜单、拍卖名录。

  眼下,这佛门的法身傀儡仍未在终南、金刚两大天域得到应有的看重,要么是方亦对其价值判断有误,要么就是它竟然当真从不显山露水。

  方亦显然不会认为自己的看法错了,那么……

  拥有如此工艺水准的法身傀儡,何以能不动声色地蛰伏局限在西昆仑天域,而没有引起终南天域的世家宗门、金刚天域的黑市商客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