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53章 外面的情况

看到方琴走进屋,念阔急忙起身,冲方琴拱手道:“郡主,……”

  方琴回了一礼,“念伯伯,千万别再叫‘郡主’,奴家现在就是一个普通的民女。”

  在太子府长大的姑娘,可不是温室的花草,她见过、听过太多的阴私。

  对自己的遭遇,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放下。

  “也好!也好!”念阔点头道。

  见方琴已经放下了,田禹也放下了心,私下冲燕飞挑了一下大拇指。

  没想到寡言少语的燕飞,做思想工作竟然这么厉害。

  众人重新落座,新兵送上茶水。

  念阔捋着胡子,上下打量了一下燕飞,又看看方琴。

  两人被看的有些不好意思。

  念阔问燕飞道:“贤侄,贵庚?”

  “回大人,末将今年二十三岁。”燕飞恭敬地回道。

  “哦,年龄不小了,你们早日把婚事办了吧。”念太医说道。

  方琴有些不好意思,嘤咛一声,转过身去。

  念杞笑眯眯地对她低声道:“恭喜哦!”

  方琴红着脸,轻轻扭了她一把,送了一个白眼。

  念阔对燕飞道:“贤侄!方,方小姐的母亲不在了,老夫忝为她的长辈,这婚事还是早点定了。你们啊,有了家,生活就安定了。”

  燕飞急忙起身拱手道:“敢不从命!”

  田禹抚掌道:“世叔,我大哥就在莱州,就请他代表男方提亲。三书六礼,绝不委屈了方世妹。”

  ~

  念太医看看女儿,还形单影只,心中升起老父亲的忧愁。

  他不由地唠叨了几句:“乖囡啊,现在不是唐朝了,不以胖为美,该控制一下体重了。”

  念杞看看自己,最近日子安逸,是有些圆润了。

  不过在人前被父亲,还是有些羞涩,嗔道:“好啦!知道啦!”

  方琴捂嘴笑道:“伯伯不用担心,杞儿定情信物都收了,有人觉得她美。”

  念阔的心脏猛地跳了一下:“定情信物?”

  几日不见,女儿有人了?

  他的心里突然有点空落落的。

  念杞双颊飞红,“别听她瞎说!”

  “呀,那套手术刀,可是百炼钢的哦!某些人真有耐心呢,一锤子一锤子给你敲出来!”方琴毫不犹豫地“出卖”好姐妹。

  田禹的表情有些不自在。

  手术刀是他送的,他就在打钢弩的时候,顺手打了几把手术刀。

  一路上,幸亏有了念杞的医术,大家才全部安全抵达莱州。

  田禹就想送一套礼物,作为谢礼,感激念杞一路上的付出。

  送给郎中,最好的礼物要么是良药,要么是医疗工具。

  田禹没有什么良药方子,但是他会捶打百炼钢。

  百炼钢的手术刀,小巧锋利,在皮肤上轻轻滑过,就可以割开一个口子。

  这个时候,没有解剖学,偶尔用的辅助刀具,都是郎中随手找的。

  一般的就是铁刀,极少用钢打造一个刀具。

  因为钢太贵重,刀用的时候也少。

  一共六把,撞在牛皮做的封套里,念杞第一眼就喜欢上了。

  念阔的眼神飘向了田禹。

  田禹尴尬地咳嗽了一声,站起身道:“世叔,晚上还有行动,我先告辞了。”

  看着田禹落荒而逃,方琴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

  念阔人老成精,一眼就看出了端倪,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

  午后,田禹坐在书房里,手里捏着一封信,韩休坐在一旁。

  韩休去金陵,帮他和田霍带去家信,这是大伯的回信。

  大伯的信很简单,寥寥几笔。

  只是告诫兄弟二人,做人要本分,做事要留三分余地。

  大伯在信中说,自己只是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不是兵马大元帅。

  现在南朝也没有设置兵马大元帅这个职务。

  虽然大伯信中没有细说,田禹知道大伯的权力有限。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权力有重叠,大周朝建国一百多年,兵部早已经成了实际上的军事管理衙门。

  令田禹惊叹不已的,是韩休带来的一些情报。

  第一个消息,是秦国立广元为都城。

  而田禹之前听到的传闻,是立蓉城为国都。

  这也是必然的事情,蓉城是蜀省最大的城市。

  可是大伯的信里却说,秦国圣武皇帝登基后,当日即从剑门关入蜀。

  车辇到了广元就坚持不走了,并问大臣,“国名为‘秦’,秦地的版籍在哪?”

  现在秦国只占据了秦省的汉中。

  第二个消息,南周总兵董让,占据淮扬一带,隐有藩镇的迹象。而闽省巡抚普凡军自立为王。

  第三个消息,南周越过黄河,在冀省和北周激战。

  第四个消息,是确认之前的传言,闽省巡抚普凡军,自立为闽王。

  ~

  让田禹关注的是总兵董让,此人的地盘紧邻鲁省,

  如果董让要扩大势力,定不会和庞大的南周碰撞。

  除了闽、蜀二省,南周牢牢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其他省份。

  那董让势必北上,攻打秦国的飞地,鲁省。

  他和莱州之间,只隔了一个沂州府。

  田禹没有想到,南边竟然有一个随时爆炸的火药桶。

  局势的变化,眼前的威胁,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情报系统。

  田禹问韩休道:“韩叔,我想建一个收集情报的机构,您能否帮我?”

  韩休这次去金陵,只是送信。

  但是他额外打听了信息,其中一些对田禹至关重要。

  田禹发现,韩休对情报很敏感。

  韩休笑了,“咱家这次来,其实还带了一个人回来。

  他叫方顺,是咱家的义子,这孩子还算聪慧,

  昔日在太子府,就是耳目。

  到了金陵之后,他不小心恶了上官,就跟着来了。

  如果公子不嫌弃,可以让他来负责情报。”

  耳目,就是刺探情报的。

  既然有工作经验,还有韩休的背书,田禹当即同意,

  “那就明日上午,请韩叔带来一叙。”